高血压脑出血好发部位主要有基底节区、脑叶、脑桥、小脑。基底节区最常见,约占60%-70%,壳核出血多见且常累及内囊致“三偏”综合征,中老年人、血压控制不佳等是高危人群;脑叶出血约占10%-30%,与高血压、脑动静脉畸形等有关,有相关表现及基础病史者需警惕;脑桥出血约占10%,病情凶险,中老年人、血压控制差者高危;小脑出血约占10%,表现为眩晕等,高血压病史长且控制不佳的中老年人高危。
基底节区:这是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好发部位,其中又以壳核出血最为多见,约占所有高血压脑出血的60%-70%。壳核出血常累及内囊,可导致“三偏”综合征,即对侧偏瘫、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和对侧同向性偏盲。从年龄因素来看,中老年人更为常见,这与中老年人高血压患病比例较高以及基底节区血管解剖特点有关,基底节区的豆纹动脉从大脑中动脉呈直角发出,承受压力较高的血流冲击,在高血压状态下容易破裂出血。性别方面无明显严格差异,但一般高血压患病的性别分布特点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发生概率。生活方式上,长期高盐饮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高血压风险,进而增加基底节区出血的可能性。有高血压病史且血压控制不佳的人群,更是该部位出血的高危人群。
脑叶:脑叶出血约占高血压脑出血的10%-30%,常见的脑叶有顶叶、颞叶、额叶等。脑叶出血的原因除了高血压外,还可能与脑动静脉畸形、淀粉样脑血管病等有关。对于年龄较轻且无明显高血压家族史,但有头痛、癫痫等表现的人群,需警惕脑叶出血的可能。在性别上无显著特定差异,生活方式中如果存在脑部血管病变相关的危险因素,如长期不健康的饮食、缺乏运动等,会增加脑叶出血风险。有脑血管畸形等基础病史的人群,是脑叶出血的高危特殊人群。
脑桥:脑桥出血约占高血压脑出血的10%,脑桥出血病情往往较为凶险,患者可迅速出现昏迷、双侧瞳孔针尖样缩小、高热、呼吸不规则等严重表现。脑桥出血多见于中老年人,高血压是主要的致病因素,由于脑桥部位血管的特殊性,一旦出血后果严重。性别差异不明显,有高血压病史且血压控制差的中老年人是脑桥出血的高危人群,生活方式中不规律的作息、过度劳累等可能会诱发血压波动,增加脑桥出血风险。
小脑:小脑出血约占高血压脑出血的10%,主要表现为眩晕、共济失调、头痛等。小脑出血多见于高血压病史较长且血压控制不佳的中老年人,男性和女性在这方面无明显严格差异,生活方式中如果存在剧烈运动等可能导致血压突然升高的情况,会增加小脑出血风险,有高血压病史的中老年人是小脑出血的高危特殊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