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安静舒适环境控温湿度减少探视,卧床保肢体功能位防畸形,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与意识状态,急性期取平卧位或头高脚低卧位,定时翻身拍背防肺部感染、定时翻身用气垫床等防压疮、指导下肢被动运动防深静脉血栓,发病24至48小时无法进食时考虑鼻饲保证营养供给。
一、一般护理
1.1环境需营造安静且舒适的氛围,温度维持在20~22℃,湿度保持在40%~60%,尽量减少探视人员,避免外界过多刺激,因为不良刺激可能影响患者情绪进而干扰病情恢复。
1.2卧床期间要保证患者肢体处于功能位,上肢呈轻度屈曲状,下肢保持稍屈位,可借助小软枕等辅助器具来维持,防止关节出现挛缩畸形,这是由于脑出血患者长期卧床易发生肢体畸形,影响后期康复。
二、病情观察
2.1需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每15~30分钟测量并记录一次,一旦发现血压异常波动、呼吸频率改变等情况要及时汇报处理,因为生命体征变化是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及时监测能尽早发现病情异变。
2.2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如GCS评分等,若患者意识障碍呈进行性加重趋势,提示病情可能恶化,需密切记录意识变化情况,以便医护人员及时调整治疗护理方案。
三、体位护理
3.1急性期患者一般采取平卧位或头高脚低卧位,头高脚低卧位需将床头抬高15°~30°,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平卧位时要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引发窒息,这是基于脑出血患者常伴有脑水肿,调整体位利于减轻脑水肿,同时预防误吸的要求。
四、并发症预防
4.1肺部感染预防方面,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拍背,每2小时一次,鼓励患者深呼吸并进行有效咳嗽,指导患者开展肺部呼吸训练,像缩唇呼吸等,保持呼吸道通畅,降低肺部感染发生几率,因为脑出血患者长期卧床,呼吸道分泌物易积聚,易引发肺部感染。
4.2压疮预防时,定时为患者翻身,使用气垫床等,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骨隆突处可使用减压贴等,留意皮肤状况,若发现皮肤发红等异常及时处理,由于长期卧床易出现压疮,影响患者预后。
4.3深静脉血栓预防上,指导患者进行下肢被动运动,例如屈伸踝关节等,病情允许时鼓励早期床上活动或下床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脑出血患者活动减少,易发生深静脉血栓。
五、营养支持
5.1发病后24~48小时内患者若无法进食,可考虑鼻饲营养以保证营养供给,鼻饲时需注意鼻饲液的温度、速度、量等,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依据患者营养状况和耐受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患者获取足够的蛋白质、热量、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维持机体正常代谢,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