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常见组织学类型有呈腺体分化特征的子宫内膜样癌、恶性程度高具特殊结构的浆液性癌及相对少见具分泌黏液特征的黏液性癌,分化程度分高(细胞分化好异型性小恶性低)、中(分化介于高低之间异型及增殖中等)、低(分化差异型显著恶性高),浸润深度浅肌层局限程度高,深肌层侵袭性强预后差,有淋巴结转移需综合治疗,特殊人群中年轻患者依分化等权衡生育功能治疗,老年患者考虑身体状况,有长期无排卵等病史者结合病史制定方案。
一、组织学类型
子宫内膜癌常见组织学类型包括子宫内膜样癌,该类型占比相对较高,显微镜下可见肿瘤细胞呈腺体分化特征,具有一定腺样结构;浆液性癌恶性程度通常较高,癌细胞形态多呈乳头状、簇状等特殊结构,细胞异型性显著;黏液性癌相对少见,肿瘤细胞可见分泌黏液相关特征,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排列等可明确不同组织学类型。
二、分化程度
1.高分化:肿瘤细胞分化较好,形态与正常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有一定相似性,癌细胞异型性小,增殖活性相对较低,恶性程度相对较低。
2.中分化: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介于高分化和低分化之间,细胞形态和排列有一定异常,但不如低分化明显,癌细胞异型性及增殖活性处于中等水平。
3.低分化:肿瘤细胞分化差,形态异型性显著,癌细胞呈明显的不规则排列,增殖活跃,恶性程度高。
三、浸润深度
病理报告会明确肿瘤浸润子宫肌层的深度,如浸润浅肌层(浸润深度小于肌层厚度的1/2),此时肿瘤局限程度相对较高;若为深肌层浸润(浸润深度大于等于肌层厚度的1/2),则提示肿瘤侵袭性更强,往往预后相对较差,浸润深度是判断疾病分期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四、淋巴结转移情况
病理报告会检测肿瘤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若有转移,会明确转移的淋巴结部位等信息。淋巴结转移是判断肿瘤分期的关键因素之一,存在淋巴结转移时通常需要更综合的治疗方案,如可能需要结合手术、放疗、化疗等多种手段进行治疗。
五、特殊人群考虑
1.年龄因素:年轻患者诊断为子宫内膜癌时,若病理结果显示分化较好且有保留生育功能意愿,需综合病理结果与生育需求谨慎权衡治疗方案,例如高分化的子宫内膜样癌年轻患者,在充分评估后可考虑在严格指征下尝试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老年患者则需更多结合整体身体状况,如心肺功能等基础疾病情况来制定治疗方案,因为老年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可能相对较差。
2.病史因素:有长期无排卵、雌激素长期刺激病史的患者,其子宫内膜癌病理表现可能有一定特点,如长期无排卵患者子宫内膜癌中子宫内膜样癌相对更常见,在病理报告分析时需结合病史综合判断,病史能辅助更好地指导临床决策,例如根据患者长期雌激素刺激病史,在病理结果基础上更精准制定治疗及随访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