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避孕方法包括药物紧急避孕和宫内节育器紧急避孕。药物紧急避孕有左炔诺孕酮类(72小时内服用,适用于多数健康女性)和米非司酮类(120小时内服用,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宫内节育器紧急避孕在无保护性生活后5天内放置,适用于近期无生育计划且符合适应证者,尤其适用于对激素避孕药有禁忌人群。特殊人群方面,未成年人非必要应避免用,发生情况需就医;哺乳期女性左炔诺孕酮类较安全,米非司酮类可能影响乳汁,含铜宫内节育器较好;有慢性疾病患者选择时需医生评估;多次使用紧急避孕可能致月经紊乱等,应采用常规避孕方法。
一、紧急避孕方法
1.药物紧急避孕:
左炔诺孕酮类:为单纯孕激素类紧急避孕药,通过抑制排卵、改变子宫内膜形态与功能等机制达到避孕效果。研究表明,在无保护性生活后72小时内服用,避孕成功率较高。不同剂型规格可能有所差异。左炔诺孕酮类紧急避孕药对多数健康女性较为适用。
米非司酮类:属于抗孕激素制剂,可作用于子宫内膜孕激素受体,干扰胚胎着床。一般在无保护性生活120小时内服用有效。其避孕效果确切,且不良反应相对较轻。但需注意,米非司酮可能与某些药物相互作用,需谨慎使用。
2.宫内节育器紧急避孕:含铜宫内节育器可作为紧急避孕方法,在无保护性生活后5天(120小时)内放置。其原理主要是通过铜离子对精子和胚胎产生毒性作用,阻碍受精及着床。适用于近期无生育计划且符合放置宫内节育器适应证的女性,尤其适用于对激素避孕药有禁忌的人群,如哺乳期女性等。研究显示,放置含铜宫内节育器的紧急避孕效果良好,且持续避孕时间长。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未成年人:未成年人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紧急避孕药可能对其内分泌系统产生较大影响,进而影响月经周期等。如非必要,应尽量避免使用紧急避孕药。若发生无保护性行为,建议及时就医,由医生评估并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同时对未成年人做好生殖健康知识教育。
2.哺乳期女性:左炔诺孕酮类紧急避孕药相对较为安全,对乳汁分泌影响较小,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而米非司酮类可能会对乳汁质量产生一定影响,使用后需暂停哺乳一段时间,具体时长需遵医嘱。含铜宫内节育器作为紧急避孕方式对哺乳期女性是一种较好的选择,不影响哺乳。
3.有慢性疾病患者:如患有肝脏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女性,在选择紧急避孕方法时需谨慎。某些紧急避孕药可能会加重病情或与正在使用的治疗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例如,患有严重肝脏疾病的女性,使用米非司酮类可能会影响药物代谢,加重肝脏负担。此类患者应在医生详细评估病情及用药情况后,选择合适的紧急避孕措施。
4.多次使用紧急避孕者:紧急避孕仅作为无保护性行为后的补救措施,不能作为常规避孕方法频繁使用。多次使用紧急避孕药可能导致月经紊乱、内分泌失调等不良反应。若经常发生无保护性行为,应及时采取长效、可靠的常规避孕方法,如口服短效避孕药、使用避孕套、放置宫内节育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