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常用B超筛查,但通常不能仅靠B超确诊,B超可观察子宫内膜厚度、回声等,有优势但具局限性,无法明确病理性质且受多种因素干扰,还需结合诊断性刮宫、宫腔镜检查等进一步明确诊断,有相关症状或高危因素人群应定期妇科检查,B超发现异常需及时进一步检查,不同人群妇科检查需注意相应事项
一、B超检查在子宫内膜癌筛查中的表现
1.超声图像特征
子宫内膜厚度:正常育龄女性子宫内膜厚度随月经周期变化,一般月经刚干净时较薄,约4-6mm,排卵后可增厚至8-14mm。而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子宫内膜常表现为增厚,可超过10mm。例如,有研究发现,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约70%-80%存在子宫内膜增厚的超声表现,但这并非特异性指标,因为子宫内膜增生等良性病变也可能导致内膜增厚。
子宫内膜回声: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子宫内膜回声不均匀较为常见。超声下可表现为内膜内有异常的低回声或不均质回声区,这是由于癌组织的生长导致内膜结构紊乱。不过,单纯依靠回声不均匀来诊断子宫内膜癌也不准确,需要结合其他因素综合判断。
2.B超检查的优势
B超检查无创、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强,能初步观察子宫内膜的形态、厚度等情况,对于子宫内膜癌的初步筛查有一定价值。它可以作为妇科常规检查项目之一,尤其适用于有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的人群,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长期无排卵的女性等,通过定期B超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子宫内膜的异常改变。
二、B超检查的局限性
1.无法明确病理性质:B超只能从形态学上对子宫内膜的情况进行初步判断,不能确定内膜病变的性质是良性还是恶性。即使发现子宫内膜有增厚、回声不均匀等异常表现,也不能确诊为子宫内膜癌,还需要进一步进行诊断性刮宫等有创检查来获取病理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才是确诊子宫内膜癌的金标准。
2.受多种因素干扰:B超检查结果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例如患者的膀胱充盈程度、检查时的月经周期阶段等。如果膀胱充盈不足,可能会影响对子宫及内膜的观察清晰度;处于月经周期不同阶段,内膜本身的厚度和回声也会有所不同,这可能导致对检查结果的误判。
三、其他相关检查
1.诊断性刮宫:通过刮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能够明确是否存在癌细胞,是诊断子宫内膜癌的重要方法。对于B超提示子宫内膜异常的患者,通常需要进行诊断性刮宫。在进行诊断性刮宫时,需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遗漏病变部位。
2.宫腔镜检查:宫腔镜可以直接观察宫腔内情况,能够清晰地看到子宫内膜的病变部位、范围等,并且可以在宫腔镜下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对于B超发现宫腔内有异常病变的患者,宫腔镜检查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
对于有子宫内膜癌相关症状或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包括B超等检查项目。如果B超发现子宫内膜异常,不要惊慌,但也不能忽视,应及时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同时,不同年龄、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在进行妇科检查时需要注意的事项不同,例如年轻女性进行妇科检查时要注意检查方法的适宜性,避免过度检查;有长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更要重视定期妇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子宫内膜癌等妇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