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脊髓压迫症的原因包括脊柱退行性病变(椎间盘退变致突出压迫脊髓、椎体骨质增生突入椎管压迫)、脊柱损伤(外伤致骨折脱位压迫、慢性累积性损伤致结构改变压迫)、脊柱肿瘤(原发性肿瘤直接侵犯、转移性肿瘤转移破坏骨质压迫)、脊柱感染(脊柱结核致椎体破坏冷脓肿压迫、脊柱化脓性感染致椎体破坏脓液积聚压迫)
一、脊柱退行性病变相关原因
1.椎间盘退变:随着年龄增长(一般30岁以后椎间盘开始逐渐退变),椎间盘的髓核脱水、纤维环破裂等,可导致椎间盘突出,进而压迫脊髓。例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久坐久站等不良生活方式人群,椎间盘退变往往加速,增加脊髓压迫症风险。对于老年人,年龄相关的椎间盘退变是常见原因之一,女性在绝经后由于激素变化可能影响骨代谢等,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脊柱退变相关脊髓压迫的发生。
2.椎体骨质增生:椎体边缘骨质增生(骨赘形成),多见于中老年人,长期慢性劳损、脊柱稳定性下降等因素可促进骨质增生。当骨赘生长到一定程度,可能突入椎管内,压迫脊髓。如一些长期从事弯腰劳作的人群,椎体骨质增生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进而增加脊髓受压几率。
二、脊柱损伤相关原因
1.外伤:包括交通事故、高处坠落、重物砸伤等造成的脊柱骨折、脱位等。例如交通事故中,脊柱受到强大外力撞击,可导致椎体骨折碎块移位,或脊柱脱位,从而压迫脊髓。青壮年人群因高能量外伤导致脊髓压迫症的情况较多见,男性在从事一些高风险职业时(如建筑工人等),因外伤引发脊髓压迫的风险相对更高。
2.慢性累积性损伤:长期反复的脊柱损伤,虽单次损伤较轻,但长期积累也可导致脊髓受压。比如长期伏案工作且姿势不良的人群,脊柱长期处于异常应力状态,可逐渐出现脊柱结构改变,进而压迫脊髓。
三、脊柱肿瘤相关原因
1.原发性脊柱肿瘤:如脊索瘤、骨肉瘤等,肿瘤组织在脊柱内生长,直接侵犯脊髓周围组织,导致脊髓受压。原发性脊柱肿瘤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对脊髓的压迫进展可能较快。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不同类型肿瘤好发年龄有差异,需结合具体肿瘤类型分析。
2.转移性脊柱肿瘤: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脊柱,如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转移至脊柱,肿瘤细胞在脊柱内增殖,破坏脊柱骨质结构,引起椎体破坏、塌陷等,进而压迫脊髓。中老年人群中,有其他部位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发生转移性脊柱肿瘤导致脊髓压迫的风险较高,女性乳腺癌转移至脊柱相对常见,男性前列腺癌转移至脊柱较多见。
四、脊柱感染相关原因
1.脊柱结核:结核杆菌感染脊柱后,可引起椎体破坏、冷脓肿形成等,冷脓肿可压迫脊髓。脊柱结核在青壮年人群中相对多见,生活贫困、免疫力低下等因素可增加感染风险。女性在妊娠期等特殊生理时期,免疫力相对降低,若有结核杆菌接触史等,也可能更容易发生脊柱结核导致脊髓压迫。
2.脊柱化脓性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脊柱,引起脊柱化脓性炎症,导致椎体破坏、脓液积聚等,压迫脊髓。免疫力低下人群(如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等)更容易发生脊柱化脓性感染进而压迫脊髓,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生,糖尿病患者中,无论年龄大小,血糖控制不佳时发生脊柱化脓性感染风险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