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血管狭窄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相关表现(如发作性单肢无力或轻偏瘫、发作性感觉障碍、发作性语言障碍)和脑梗死相关表现(大面积脑梗死的严重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腔隙性脑梗死的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出血性脑血管狭窄有血管破裂相关表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
一、缺血性脑血管狭窄的症状表现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相关表现
发作性单肢无力或轻偏瘫:多在数分钟内起病,一般不超过1小时,可恢复,常反复发作。例如,患者可能突然出现一侧上肢无力,无法持物,或者一侧下肢无力导致行走困难,这种情况可能与脑血管狭窄导致局部脑血流短暂减少有关,影响了运动神经功能的正常传导。在年龄较大、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的人群中,更容易出现TIA相关症状,因为这些因素容易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进而引发脑血管狭窄相关的TIA表现。
发作性感觉障碍:表现为面部、肢体的麻木感,可呈针刺样或蚂蚁爬行样感觉。这是由于脑血管狭窄影响了感觉神经纤维的血液供应,导致感觉异常。对于有长期吸烟史的人群,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损伤血管内皮,增加脑血管狭窄的风险,也更容易出现这种感觉障碍的症状。
发作性语言障碍:表现为说话不流利、词不达意等。这是因为语言中枢所在区域的脑血流短暂减少,影响了语言功能的正常发挥。在患有糖尿病的人群中,高血糖状态容易导致血管病变,增加脑血管狭窄的发生几率,从而可能出现语言障碍的症状。
2.脑梗死相关表现
大面积脑梗死:如果脑血管狭窄严重,导致脑血流明显减少,可能引发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会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偏瘫(一侧肢体完全不能活动)、偏身感觉丧失、偏盲(视野缺损)、意识障碍等。例如,患者可能完全不能动弹一侧肢体,同时伴有感觉完全丧失,甚至出现昏迷等意识障碍表现。在患有严重高脂血症且未得到有效控制的人群中,血液中的脂质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加重脑血管狭窄,进而增加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生风险。
腔隙性脑梗死:多由脑深部小血管的狭窄、闭塞引起。患者可能出现轻度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纯运动性轻偏瘫(一侧面部和肢体无力,但不影响意识)、纯感觉性卒中(仅有肢体麻木等感觉症状)、共济失调性轻偏瘫(一侧肢体无力伴协调运动障碍)等。在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群中,酒精会损害血管内皮,影响血脂代谢等,容易导致脑血管狭窄,进而引发腔隙性脑梗死。
二、出血性脑血管狭窄相关的症状表现
1.血管破裂相关表现
头痛:当脑血管狭窄部位的血管出现破裂时,血液进入脑实质或蛛网膜下腔,刺激脑膜等结构,患者会出现剧烈头痛。这种头痛往往是突然发生的,程度非常严重,可能是患者从未经历过的剧烈头部胀痛或刺痛。在有脑血管畸形基础上合并脑血管狭窄的人群中,血管更容易破裂出血,从而出现严重头痛症状。
呕吐:由于颅内压升高,刺激呕吐中枢,患者会出现喷射性呕吐。即呕吐物呈一股一股地喷出,而不是缓慢流出。在年龄较大且有高血压病史未得到良好控制的人群中,高血压会加重脑血管狭窄,同时也增加了血管破裂出血的风险,进而容易出现呕吐症状。
意识障碍:随着脑出血量的增加,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嗜睡(处于睡眠状态,可被唤醒)、昏睡(需强烈刺激才能唤醒)、昏迷(对任何刺激均无反应)等。对于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狭窄且血压波动较大的人群,血管破裂出血的风险较高,更容易出现意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