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症是患者自觉自身或外界物体呈运动幻觉的临床综合征,由多种因素作用于前庭系统等相关结构引发,病因分外周性(如耳石症因耳石脱落致眩晕、梅尼埃病与内耳膜迷路积水有关)和中枢性(如脑部血管病变、肿瘤压迫相关结构致眩晕),外周性起病较急、症状相对较重伴耳部症状等,中枢性症状多样伴神经体征等,诊断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前庭、听力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外周性耳石症靠复位、梅尼埃病靠对症,中枢性针对原发病,特殊人群中老年人需兼顾基础疾病、儿童慎查病因、孕妇选安全手段。
一、眩晕症的定义
眩晕症是指患者自觉自身或外界物体呈旋转、摆动、浮沉等运动幻觉的一类临床综合征,是由多种因素作用于前庭系统、神经系统等相关结构引发的症状表现。
二、病因分类
(一)外周性眩晕病因
1.耳石症:因耳石脱落至半规管内,当头部位置改变时,耳石刺激内耳感受器,导致前庭感受器异常兴奋引发眩晕,起病多较急,常伴眼震。
2.梅尼埃病:与内耳膜迷路积水有关,病因可能涉及内淋巴产生和吸收失衡,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耳鸣、听力下降等,眩晕发作持续时间多为数小时。
(二)中枢性眩晕病因
1.脑部血管病变:如脑梗死、脑出血等,病变影响前庭神经传导通路,导致前庭信息处理异常引发眩晕,常伴随神经系统其他症状,如肢体无力、言语障碍等。
2.脑部肿瘤:颅内肿瘤压迫或侵犯前庭神经相关结构时,可引起眩晕,多呈慢性进展性,可能伴有头痛、视力障碍等表现。
三、临床表现特点
(一)外周性眩晕
起病较急,症状相对较重,常伴有耳部症状,如耳鸣、听力下降等,眼震方向多较固定,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症状较明显。
(二)中枢性眩晕
症状表现多样,除眩晕外可能伴随神经系统其他体征,如头痛、意识障碍、平衡失调、肢体感觉或运动异常等,眼震方向可不固定,眩晕持续时间相对较长或呈慢性过程。
四、诊断方法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眩晕发作的诱因(如头位变化、劳累等)、发作持续时间、缓解方式、伴随症状(耳鸣、听力变化、头痛等)、既往病史(耳部疾病、脑部疾病史等)。
(二)体格检查
1.前庭功能检查:通过冷热试验、眼震电图等评估前庭功能状态。
2.听力学检查:了解听力情况,辅助判断是否为耳源性眩晕。
(三〕影像学检查
头颅CT或MRI检查可帮助排查脑部有无占位性病变、血管病变等中枢性眩晕相关病因。
五、治疗原则
(一)外周性眩晕治疗
1.耳石症:主要通过复位治疗,如手法复位将脱落耳石复位至正常位置,缓解眩晕症状。
2.梅尼埃病:可采用药物改善内耳循环(如银杏叶制剂等)、减轻膜迷路积水(如利尿剂等)等对症治疗。
(二)中枢性眩晕治疗
针对脑部原发病进行治疗,如脑梗死患者可根据病情进行溶栓、改善脑循环等治疗;脑部肿瘤则可能需手术、放疗等相应治疗。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老年人
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眩晕时需警惕脑部血管病变等严重情况,应及时就医完善相关检查,且在治疗中需兼顾基础疾病的控制,避免使用可能加重基础疾病的不当药物。
(二)儿童
儿童眩晕相对少见,多与感染、先天性前庭发育异常等相关,若出现眩晕需谨慎排查病因,避免盲目用药,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针对性处理。
(三)孕妇
孕妇出现眩晕需谨慎选择检查及治疗手段,优先考虑非侵入性检查,治疗时需充分评估对胎儿的影响,遵循个体化、安全优先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