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症有多种表现,包括有自身或周围环境运动感且头晕程度有差异的眩晕感,有站立或行走不稳、协调动作障碍的平衡失调相关表现,还有恶心、呕吐、耳鸣听力下降、面色苍白出汗、头痛等伴随症状,不同病因引发的眩晕具体表现及机制各有不同。
一、眩晕感
自身或周围环境运动感:患者会感觉自身在空间中旋转,或者周围的物体围绕自己转动,这种眩晕感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例如,部分梅尼埃病患者发作时会出现明显的自身旋转性眩晕,其机制可能与内耳淋巴代谢紊乱、膜迷路积水有关,内耳膜迷路积水会影响前庭感受器的正常功能,导致平衡感知异常,从而产生眩晕感。不同病因引起的眩晕感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可能有所差异,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引发的眩晕通常与头部位置变动有关,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1分钟,但发作较为突然且剧烈。
头晕程度差异:有的患者是轻微的头晕,感觉头重脚轻、昏沉,可能只是轻微影响日常活动;而有的患者眩晕感非常强烈,甚至无法站立、行走,严重影响生活自理能力。例如,前庭神经元炎患者往往会出现较严重的眩晕症状,这是因为前庭神经元受到病毒感染等因素损伤后,前庭功能失调,导致严重的眩晕发作,同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二、平衡失调相关表现
站立或行走不稳:由于眩晕影响了前庭-眼反射和前庭-脊髓反射,患者在站立或行走时难以保持平衡,容易摔倒。比如,老年人如果患有眩晕症,因为本身平衡能力相对较弱,加上眩晕导致的平衡失调,发生跌倒的风险会显著增加。这是因为老年人的前庭功能和本体感觉功能都有所退化,眩晕进一步破坏了平衡的维持机制,使得他们在站立或行走时更易失去平衡。
协调动作障碍:患者的肢体协调动作也会受到影响,比如拿东西时可能握不稳、拿不准,写字时字迹可能歪斜等。这是因为眩晕干扰了大脑对肢体运动的精准控制,前庭系统与小脑、大脑皮质等结构共同参与了肢体的协调运动,当前庭功能异常时,这种协调运动就会出现障碍。
三、伴随症状
恶心、呕吐:眩晕时常可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恶心、呕吐症状。例如,迷路炎患者在眩晕发作时,炎症刺激会通过神经传导引起胃肠道的反应,出现频繁的恶心、呕吐。这是因为前庭器官与胃肠道存在神经反射通路,当前庭受到刺激时,会通过神经信号传导到胃肠道,引起胃肠道平滑肌的痉挛和蠕动异常,从而产生恶心、呕吐。
耳鸣、听力下降:部分眩晕症患者会伴有耳鸣、听力下降的表现,如梅尼埃病患者典型的表现就是发作性眩晕、耳鸣及波动性听力下降。其耳鸣多为低调嗡嗡声,听力下降在发作期加重,间歇期可部分或完全恢复。这是由于内耳病变累及耳蜗和前庭结构,内耳的耳蜗负责听觉传导,前庭负责平衡感受,当两者同时受损时,就会出现耳鸣和听力下降的症状。
面色苍白、出汗:因为眩晕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还可能出现面色苍白、出汗等表现。比如,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眩晕患者,由于脑部供血不足影响自主神经功能,可出现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等症状。这是因为脑部供血不足时,会刺激自主神经系统,导致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增加等一系列反应,从而出现面色苍白和出汗的现象。
头痛:少数眩晕症患者会伴有头痛症状,头痛的部位和性质因人而异。例如,后循环缺血引起的眩晕可能伴有枕部或颈部的疼痛。其机制可能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神经血管受到刺激有关,后循环缺血影响了相应脑区的血液供应,使得神经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起头痛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