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结核有全身症状和神经系统症状,全身症状包括多数患者低热等发热、全身无力的乏力、夜间睡眠多汗的盗汗;神经系统症状有颅内压增高的头痛、喷射性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脑膜刺激征的颈项强直等,脑实质损害的癫痫发作、精神症状、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如偏瘫等。
一、全身症状
1.发热
多数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一般为低热,体温在37.5-38.5℃左右,但也有部分患者可出现中等度发热甚至高热。这是因为结核杆菌感染人体后,作为一种致热源,会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在儿童群体中,由于其免疫系统尚不完善,发热可能相对更为常见且有时可能不典型,需密切关注。对于有结核接触史或其他结核表现的儿童,出现发热要警惕脑结核可能。
2.乏力
患者会感觉全身无力,活动耐力下降。这是由于结核杆菌感染消耗机体能量,同时炎症反应也会影响机体的代谢和功能状态。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可能出现这种全身乏力的表现,且随着病情进展,乏力症状可能会逐渐加重。
3.盗汗
夜间睡眠时出汗较多,醒后汗止。这是结核中毒症状的常见表现之一,与结核杆菌感染后机体的代谢紊乱及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有关。儿童在睡眠中盗汗可能更易被家长发现,需注意与其他原因引起的盗汗相鉴别,比如环境温度过高、盖被过厚等非疾病因素,但如果同时伴有其他脑结核相关症状,则需高度警惕。
二、神经系统症状
1.颅内压增高症状
头痛:是脑结核常见的症状之一,多为持续性胀痛,程度可轻重不一。随着病情发展,颅内压逐渐升高,头痛会进行性加重。儿童由于囟门未闭,颅内压增高时可能囟门隆起,同时头痛表现可能相对成人更难以准确表述,但会有哭闹不安等表现。头痛的机制主要是由于颅内压增高,刺激脑膜、血管及神经等结构引起。
呕吐:常为喷射性呕吐,与颅内压增高刺激呕吐中枢有关。儿童在出现呕吐时需注意与胃肠道疾病引起的呕吐相区分,脑结核引起的呕吐往往不伴有明显的胃肠道不适前驱症状,而单纯胃肠道疾病多有饮食不当等诱因。
视神经乳头水肿:眼底检查可见视神经乳头充血、边缘模糊、生理凹陷消失等。这是颅内压增高的重要客观体征之一,提示颅内存在占位性病变或炎症导致的颅内压升高情况,对于诊断脑结核合并颅内压增高有重要意义。
2.脑膜刺激征
表现为颈项强直、克氏征阳性、布氏征阳性。这是由于结核性炎症累及脑膜,刺激脊神经根所致。儿童由于神经系统发育特点,脑膜刺激征的表现可能不如成人典型,颈项强直可能不明显,但克氏征、布氏征的检查仍有一定参考价值。例如在婴幼儿中,可能主要表现为前囟紧张等非典型脑膜刺激征表现。
3.脑实质损害症状
癫痫发作:部分患者可出现癫痫发作,可为局限性发作或全身性发作。脑结核引起癫痫的机制是结核病灶导致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儿童由于脑发育尚不完善,结核病灶对脑功能的影响可能更容易诱发癫痫发作,且癫痫发作类型可能相对多样。
精神症状:患者可能出现精神萎靡、淡漠、嗜睡,严重时可出现谵妄、昏迷等。这是因为结核病变累及脑实质,影响了大脑的神经功能和精神活动相关区域。在老年患者中,由于其脑功能储备相对较低,精神症状可能更为突出,且需与其他老年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精神改变相鉴别。
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根据结核病灶累及的不同脑区,可出现相应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表现,如偏瘫(病变累及对侧运动中枢相关区域)、偏身感觉障碍(病变累及感觉中枢相关区域)、失语(病变累及语言中枢相关区域)等。例如结核病灶位于大脑额叶可能影响运动和精神功能,位于颞叶可能影响语言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