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产后出血是指分娩24小时后产褥期内子宫大量出血,多见于产后1-2周,常见原因有胎盘胎膜残留、子宫复旧不全、产褥期感染、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等,对应有不同处理方式,需采取孕期保健、分娩期正确处理、产褥期护理等预防措施,高龄产妇和有基础疾病产妇需特别注意相关情况。
一、晚期产后出血的定义
晚期产后出血是指分娩24小时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多见于产后1~2周。
二、晚期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及处理
1.胎盘、胎膜残留
原因:部分胎盘、胎膜残留于宫腔内,影响子宫收缩,导致出血。
处理:对于少量胎膜残留且阴道流血不多者,可给予子宫收缩剂促进排出;若残留较多或经药物治疗无效,应行清宫术。对于不同年龄、生育史的患者,清宫术需谨慎操作,避免子宫穿孔等并发症。年轻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可能更关注术后子宫恢复对再次妊娠的影响,而对于年龄较大无生育需求者,操作需确保彻底清除残留组织。
2.子宫复旧不全
原因:多由产妇全身因素(如产妇合并有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等影响子宫收缩的疾病,或产妇体质虚弱等)、胎盘因素、子宫局部感染等导致子宫收缩欠佳。
处理:可给予子宫收缩剂,如缩宫素等促进子宫收缩。同时,需排查是否存在子宫局部感染等情况,若有感染需同时进行抗感染治疗。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合并子宫肌瘤者,需综合评估基础疾病与子宫复旧不全的关系,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3.产褥期感染
原因:产褥期宫腔内感染可引起胎盘附着面复旧不全及子宫收缩欠佳,导致晚期产后出血。
处理:主要是应用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同时,要注意患者的一般情况,加强支持治疗。对于不同性别患者,女性在产褥期的感染防治需特别关注会阴部卫生等情况。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如既往有生殖道感染史等,更要严格预防感染。
4.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
原因:多见于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因感染、切口对合不良等原因导致愈合不佳,血管开放引起出血。
处理:对于少量阴道流血者,可采取保守治疗,包括使用子宫收缩剂、抗感染等;若阴道流血多,可能需要进行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对于有剖宫产史的患者,再次妊娠等情况需谨慎评估,因为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可能增加再次妊娠子宫破裂等风险。
三、晚期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
1.孕期保健
加强孕期保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影响分娩的因素,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贫血等。对于有子宫肌瘤等子宫异常情况的孕妇,要加强孕期监测,评估对分娩的影响。
2.分娩期处理
正确处理分娩过程,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规范手术操作,减少子宫切口感染等情况的发生。在分娩后要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发现残留及时处理。
3.产褥期护理
产褥期要保持会阴部清洁,观察阴道流血情况,若发现阴道流血增多等异常及时就医。对于有高危因素的产妇,如既往有晚期产后出血史等,要加强产褥期随访。
四、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高龄产妇
高龄产妇发生晚期产后出血的风险相对较高,因为其身体机能下降,子宫复旧能力可能减弱。在产褥期要更加密切观察阴道流血情况,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了解子宫复旧等情况。一旦出现阴道流血异常,要及时就医,因为高龄产妇身体恢复相对较慢,病情变化可能较快。
2.有基础疾病产妇
如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产妇,发生晚期产后出血时处理需更加谨慎。糖尿病产妇可能存在感染风险增加等情况,高血压产妇在使用某些药物时需考虑基础疾病的影响。要综合评估基础疾病对晚期产后出血治疗的影响,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