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下腹痛的原因多样,包括妇科相关的盆腔炎、异位妊娠、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子宫肌瘤,泌尿系统的膀胱炎、尿道炎,消化系统的肠道痉挛、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不同特殊人群如青春期、育龄期、围绝经期、老年女性出现下腹痛需分别关注相应可能的疾病并注意及时就医排查。
一、妇科相关原因
1.盆腔炎:多发生在性活跃期、有月经的女性。主要是由于病原体感染引起,如淋病奈瑟菌、衣原体等。炎症刺激盆腔组织可导致下腹痛,常伴有阴道分泌物增多、异味等表现。研究显示,盆腔炎可引起盆腔粘连等并发症,影响生育等功能。
2.异位妊娠:多见于输卵管妊娠,常因输卵管炎症等原因导致输卵管通畅性受阻,受精卵在输卵管着床发育。典型症状为停经后下腹隐痛或酸胀感,若发生破裂则会出现下腹撕裂样剧痛,伴有阴道流血。异位妊娠如不及时处理可危及生命。
3.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如卵巢、盆腔腹膜等。下腹痛多为周期性发作,与月经周期相关,可在月经期间加重,还可能伴有不孕、性交痛等症状。长期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影响女性的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
4.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多见于青春期女性,主要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关,前列腺素升高可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痉挛,造成子宫缺血、缺氧状态而出现下腹痛,通常在月经来潮后开始,疼痛多为痉挛性,有时可放射至腰骶部、大腿内侧等。继发性痛经则是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其下腹痛症状与原发性痛经类似,但有基础疾病的相关表现。
5.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黏膜下肌瘤可刺激子宫收缩,或肌瘤红色变性时可引起下腹痛,还可出现月经改变,如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较大的肌瘤可能压迫周围组织,引起尿频、便秘等症状。
二、泌尿系统相关原因
1.膀胱炎:女性尿道短而直,细菌容易逆行感染引起膀胱炎。主要表现为下腹部疼痛,常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尿液检查可见白细胞增多等炎症表现。
2.尿道炎:多由病原体感染尿道引起,除了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外,也可能出现下腹部的隐痛不适,部分患者尿道口可有分泌物。
三、消化系统相关原因
1.肠道痉挛:饮食不当(如进食过多生冷、刺激性食物)、腹部受凉等可引起肠道痉挛,导致下腹部阵发性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2.肠炎:如细菌性肠炎,多因食用被细菌污染的食物引起,除下腹痛外,还可出现腹泻、发热等症状,粪便检查可见病原菌等异常。
3.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与胃肠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性、肠道感染后、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女性患者较多见,表现为下腹痛,疼痛程度不一,可在排便后缓解,常伴有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或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青春期女性:青春期女性出现下腹痛需特别关注是否为原发性痛经,同时要警惕异位妊娠等情况,由于青春期女性生殖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一些疾病的表现可能不典型,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育龄期女性:育龄期女性出现下腹痛要高度警惕妊娠相关疾病,如异位妊娠等,同时关注妇科方面的各种疾病,生活中要注意性生活卫生,避免不必要的宫腔操作,减少盆腔炎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围绝经期女性:围绝经期女性出现下腹痛需考虑妇科肿瘤等情况的可能,如子宫肌瘤、卵巢肿瘤等,要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包括超声等检查项目,以便早期发现病变。
老年女性:老年女性下腹痛要警惕泌尿系统肿瘤、肠道肿瘤等情况,由于老年女性机体功能减退,疾病的表现可能不典型,如膀胱炎可能症状不典型,仅表现为下腹部不适,要加强监测,及时就医排查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