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脑膜炎的症状表现因病程阶段和人群不同而有差异,初期有全身非特异性表现及轻微神经系统症状;中期出现颅内压增高表现如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视乳头水肿,还有脑膜刺激征;晚期有意识障碍、脑神经损害、惊厥发作、肢体瘫痪;儿童患者有前囟饱满、精神状态改变更突出等特殊表现,成人患者若有基础疾病等病情进展可能更快。
一、初期症状
全身症状:起病多较隐匿,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精神倦怠、食欲减退、低热(体温可在37.5~38.5℃)、盗汗等非特异性表现,这些症状易被忽视,因为儿童本身可能因生长发育等出现一些轻微不适,而家长可能未及时联想到结核性脑膜炎。对于有结核病接触史的儿童,更需警惕此类表现。成人也可能有类似全身不适,如乏力等,但往往容易被当作普通劳累等情况对待。
神经系统症状初期较轻:可能仅有轻微的头痛,程度多不剧烈,以双侧或全头部隐痛为主,此时神经系统体征尚不明显,容易被漏诊或误诊。
二、中期症状
颅内压增高表现:随着病情进展,颅内压逐渐升高,可出现剧烈头痛,疼痛呈持续性加重,伴有喷射性呕吐,这是因为颅内压增高刺激呕吐中枢所致。患儿可能因频繁呕吐出现脱水、营养不良等情况,影响生长发育。成人也会有剧烈头痛和喷射性呕吐,同时可伴有视力模糊,这是由于颅内压增高导致眼底视神经乳头水肿等引起。还可出现视乳头水肿,通过眼底检查可发现视神经乳头边界模糊、隆起等改变。
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较为常见,患儿表现为颈部僵硬,难以前屈,成人也有类似表现。克氏征阳性,即患者仰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成直角,然后被动伸小腿,因屈肌痉挛而伸膝受限,并有疼痛及阻力;布氏征阳性,患者仰卧,前屈其颈时发生双侧髋、膝部屈曲。
三、晚期症状
意识障碍: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嗜睡、昏睡,严重时可昏迷。儿童在晚期可能表现为精神萎靡、反应迟钝,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反应能力明显下降。成人则可能从嗜睡逐渐发展到昏迷,意识障碍的程度反映了病情的严重程度和脑组织受损的范围及程度。
脑神经损害:常见的有动眼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等脑神经受累。动眼神经麻痹可导致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外展神经麻痹可引起复视;面神经受损可出现面瘫,表现为一侧面部肌肉瘫痪、口角歪斜等。例如,动眼神经受累是因为结核性炎症波及该神经,导致神经功能障碍。
惊厥发作:部分患儿可能出现惊厥,这是由于脑组织受到结核病灶的刺激,导致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惊厥发作可加重脑缺氧和脑损伤,进一步影响病情预后。成人也可能出现惊厥,但相对儿童来说发生率可能稍低,一旦出现惊厥同样提示病情严重。
肢体瘫痪:若病变累及脑实质或压迫脊髓等,可出现肢体瘫痪,常见为单侧或双侧肢体无力、活动受限,严重者可完全不能活动。这是因为结核病变破坏了神经传导通路或压迫了运动神经元等结构,导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四、不同人群的特殊表现
儿童患者:儿童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结核性脑膜炎的症状可能更不典型,除上述一般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前囟饱满、膨隆,这是因为儿童颅缝未完全闭合,颅内压增高可使前囟压力增大而饱满。同时,儿童的精神状态改变可能更为突出,如原本活泼的孩子变得异常安静、淡漠,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其行为和精神状态的变化。
成人患者:成人患者在症状表现上相对儿童更易被察觉与结核相关,但如果有基础疾病或免疫力低下等情况,病情进展可能更快。例如,本身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成人,患结核性脑膜炎后,由于免疫力较差,症状可能更重,头痛、呕吐等症状更为剧烈,且恢复相对困难。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生理变化时,可能对症状的感知有一定影响,但这不是结核性脑膜炎症状本身的特殊变化,而是个体生理差异对症状感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