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09年制定了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标准,分为Ⅰ、Ⅱ、Ⅲ、Ⅳ期,各期有不同的肿瘤侵犯范围及特点,分期对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决策、预后评估意义重大,可帮助医生选择合适治疗方案并提供预后信息,不同情况患者分期指导意义细化,医生据此调整治疗策略以保障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
一、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09年手术-病理分期标准
1.Ⅰ期
ⅠA期:肿瘤局限于子宫内膜。显微镜下见肿瘤浸润深度<1/2肌层。其意义在于肿瘤仅在子宫内膜层生长,对肌层的浸润较浅,预后相对较好,但仍需结合其他因素综合判断病情。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治疗方案会有所不同,年轻患者可能更倾向于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但需严格把握指征;老年患者可能以手术治疗为主。生活方式方面,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对病情的控制有一定帮助。
ⅠB期:肿瘤浸润深度≥1/2肌层。此分期表明肿瘤对肌层的侵犯程度较ⅠA期更深,病情相对更复杂。在治疗上,手术范围可能会相应扩大,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需要在围手术期积极控制基础病,以保障手术安全。
2.Ⅱ期
ⅡA期:肿瘤侵犯宫颈间质,但无宫体外蔓延。宫颈间质受侵犯意味着肿瘤有向宫颈部位扩散的情况,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手术、放疗等多种手段。对于性别因素,女性在患病后心理状态可能会受到影响,需要给予心理支持。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吸烟的患者需要劝导其戒烟,以利于身体恢复。
ⅡB期:肿瘤侵犯宫颈间质,且有宫体外蔓延。宫体外蔓延提示肿瘤扩散范围更广,治疗难度增大,需要多学科协作制定治疗方案。对于有特殊病史的患者,如曾有盆腔手术史,在制定治疗方案时需要充分评估手术风险。
3.Ⅲ期
ⅢA期:肿瘤侵犯子宫外的盆腔内组织,如侵犯浆膜层和(或)附件(直接蔓延或转移),和(或)腹腔细胞学阳性。侵犯盆腔内组织说明肿瘤已超出子宫范围向周围组织扩散,腹腔细胞学阳性提示可能存在腹腔内肿瘤细胞播散。在治疗上,需要考虑手术、化疗等综合治疗。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身体耐受性可能较差,需要评估其能否耐受相关治疗。
ⅢB期:阴道转移。阴道转移意味着肿瘤向阴道部位扩散,治疗需要考虑阴道局部的处理以及全身治疗。对于有阴道出血等症状的患者,需要注意保持阴道清洁,预防感染。
ⅢC期:盆腔淋巴结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其中ⅢC1期为盆腔淋巴结转移,ⅢC2期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伴盆腔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是肿瘤转移的重要标志,提示预后可能较差。对于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患者,治疗方案会根据转移范围等因素进行调整。
4.Ⅳ期
ⅣA期:肿瘤侵犯膀胱和(或)直肠黏膜。侵犯膀胱或直肠黏膜属于肿瘤晚期广泛转移的情况,治疗非常困难,需要多学科综合治疗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对于此类患者,需要给予特殊的护理,关注其二便情况等。
ⅣB期:远处转移,包括腹腔内转移和(或)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表明肿瘤已经扩散到身体其他远处部位,预后极差,治疗主要以姑息治疗为主,缓解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姑息治疗时需要更加注重对其生活舒适度的保障。
二、分期的意义
分期对于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决策、预后评估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准确的分期,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肿瘤的扩散范围,从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手术、放疗、化疗等的综合应用。同时,分期也可以为医生提供患者预后的大致信息,让患者及其家属对病情有更清晰的认识。例如,Ⅰ期患者预后相对较好,而Ⅳ期患者预后较差。在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患者中,分期的指导意义会进一步细化,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策略,以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