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痛经与前列腺素合成释放异常、子宫收缩异常、精神心理因素有关,青春期女性常见;继发性痛经由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症等引起,育龄期女性等有相关病史者易患。女性应观察症状,严重或伴异常及时就医,日常保持良好生活方式,青春期女性需家长关心引导,育龄期女性注意相关预防。
一、原发性痛经
1.前列腺素合成与释放异常
女性月经期间,子宫内膜会合成并释放前列腺素,尤其是前列腺素Fα和前列腺素E。当它们合成与释放过多时,会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痉挛,造成子宫缺血、缺氧状态,从而出现痛经。研究表明,原发性痛经患者月经血中前列腺素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女性。这种情况在青春期女性中较为常见,与青春期女性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合成系统发育尚不完善但又开始有月经来潮有关,且生活方式因素如过度劳累、寒冷刺激等可能会影响前列腺素的合成与释放,加重痛经症状。
2.子宫收缩异常
子宫收缩异常也可能导致突然痛经。子宫收缩不协调,比如子宫平滑肌出现痉挛性收缩,会使子宫内压力升高,子宫缺血缺氧,引发疼痛。这种子宫收缩异常可能与个体的子宫肌层对前列腺素等物质的敏感性有关,不同个体对子宫收缩相关调节物质的反应性存在差异,一些生活习惯,如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等,可能会影响子宫的正常血液循环和肌肉协调性,进而诱发子宫收缩异常导致痛经。
3.精神心理因素
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从而影响子宫的收缩和疼痛感受。例如,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的女性,其体内的神经递质平衡可能被打破,使得对疼痛的敏感度增加,在月经期间更容易出现突然痛经的情况。青春期女性由于面临学业、社交等多方面压力,更容易出现精神心理方面的问题,进而诱发痛经。
二、继发性痛经
1.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细胞种植在子宫内膜以外的位置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异位的内膜组织会随着月经周期而出血,刺激周围组织,引起炎症反应和疼痛。例如,异位内膜种植在卵巢上形成卵巢巧克力囊肿,在月经期间囊肿内出血增多,压力增大,会导致突然的剧烈痛经。这种情况在育龄期女性中较为常见,且随着年龄增长、生育情况等因素影响,发病率可能会有所变化。有过宫腔操作史(如人工流产、清宫术等)的女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风险可能会增加,因为宫腔操作可能会导致子宫内膜细胞异位种植。
2.子宫腺肌病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弥漫或局限性的病变。主要症状是经量过多、经期延长和逐渐加重的进行性痛经。子宫肌层内的异位内膜组织在月经期间出血,导致子宫肌层膨胀,引起子宫痉挛性收缩而产生疼痛。多发生于30-50岁经产妇,但也可见于年轻未育女性。有多次妊娠及分娩、人工流产、慢性子宫内膜炎等病史的女性,患子宫腺肌病的风险较高,这些因素可能损伤子宫肌层,促使子宫内膜异位到肌层。
3.盆腔炎症
盆腔炎症如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时,会导致盆腔组织充血、水肿,月经期间盆腔充血加重,炎症刺激周围组织,引起下腹部疼痛,表现为突然痛经。盆腔炎多发生于性活跃期、有月经的女性,不洁性生活史、宫腔操作后感染等是常见诱因。例如,女性在经期不注意卫生,进行性生活等,容易引发盆腔炎症,进而导致痛经。
对于突然痛经的情况,女性应注意观察自身症状,如果痛经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月经异常增多、经期延长、发热等),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妇科超声、性激素六项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女性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寒冷刺激,保持心情舒畅,以减少痛经的发生风险。对于青春期女性,家长应给予关心和正确引导,帮助其应对可能出现的精神心理压力;对于育龄期女性,要注意避免不必要的宫腔操作,注意经期卫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