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孕方法主要包括激素避孕法、屏障避孕法、宫内节育器和自然避孕法。激素避孕法中的口服避孕药通过模拟激素周期避孕,注射避孕针含孕激素,皮下埋植避孕剂释放孕激素;屏障避孕法的男用避孕套阻止精子进入且预防性传播疾病,女用避孕套由特殊材料制成;宫内节育器通过造成炎症反应干扰着床;自然避孕法的基础体温法和宫颈黏液观察法通过监测生理变化推测排卵期避孕,但准确性受多种因素影响。
一、激素避孕法
(一)口服避孕药
1.原理:通过模拟人体激素周期,抑制排卵、改变宫颈黏液性状等多环节发挥避孕作用。例如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其含雌激素和孕激素,每日规律服用可有效避孕。大量临床研究表明,正确使用时避孕有效率可达99%左右。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一般健康育龄女性可使用,但有肝脏疾病、严重高血压、哺乳期等特殊情况需谨慎。对于有肝脏疾病者,口服避孕药可能加重肝脏负担;高血压患者使用可能影响血压控制;哺乳期女性使用可能影响乳汁分泌及婴儿健康。
(二)注射避孕针
1.原理:主要成分是孕激素,通过肌肉注射后缓慢释放,抑制排卵、改变子宫内膜环境来避孕。如每月注射一次的避孕针,其避孕有效率较高。
2.适用人群及特殊情况:适合不能耐受口服避孕药的女性,比如口服避孕药有明显胃肠道反应者。但对于有血栓病史的女性不建议使用,因为孕激素可能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三)皮下埋植避孕剂
1.原理:将含有孕激素的硅胶囊管埋入皮下,缓慢释放孕激素,从而起到长期避孕作用,有效避孕时间可长达3-5年。
2.适用人群及注意要点:适用于已生育且不希望频繁采取避孕措施的女性。但对于有糖尿病、乳腺癌家族史等情况的女性需要评估使用风险,糖尿病患者使用可能影响血糖代谢,乳腺癌家族史者需警惕可能的激素相关风险。
二、屏障避孕法
(一)男用避孕套
1.原理:在性交时阻止精子进入阴道,从而达到避孕目的。同时还能预防性传播疾病,如艾滋病、淋病等。
2.适用人群及使用要点:适用于大多数男性,使用方便。但需要注意正确选择合适尺寸的避孕套,并且要在性交开始前正确佩戴,避免破裂或滑脱。对于对橡胶过敏的男性则不适合使用。
(二)女用避孕套
1.原理:由聚氨酯或乳胶制成,套身较宽松,一端封闭,可阻止精子进入宫颈。
2.适用人群及特点:适合那些希望由女性掌控避孕方式且能接受女用避孕套使用方法的女性。其对阴道壁有一定保护作用,同时也能预防性传播疾病。但使用时需要正确放置,确保其位置正确。
三、宫内节育器
(一)原理
通过在子宫内造成局部炎症反应,干扰受精卵着床来实现避孕。分为含铜宫内节育器和含孕激素宫内节育器等不同类型。含铜宫内节育器释放铜离子,对精子有毒性作用;含孕激素宫内节育器缓慢释放孕激素,改变宫颈黏液性状并抑制子宫内膜生长。
(二)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
适合已生育且无禁忌证的女性。但对于有严重子宫畸形、急性盆腔炎、月经过多过频等情况的女性不适合放置。放置后需要定期复查宫内节育器位置等情况,尤其是放置初期要注意有无阴道异常出血、腹痛等情况。
四、自然避孕法
(一)基础体温法
1.原理:女性排卵后基础体温会升高0.3-0.5℃,通过监测基础体温变化来推测排卵期,避开排卵期进行性生活以达到避孕目的。
2.适用人群及局限性:适合月经周期规律的女性。但其准确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睡眠质量、测量时间等,单独使用时避孕失败率较高,一般不作为主要避孕方法,可作为辅助判断排卵的一种方式。
(二)宫颈黏液观察法
1.原理:女性在月经周期中,宫颈黏液会随着激素变化而改变性状。排卵前宫颈黏液稀薄、透明、拉丝度长,排卵后变得黏稠、浑浊。通过观察宫颈黏液性状来判断排卵期,避开排卵期避孕。
2.适用人群及注意要点:适合有一定月经周期知识且能认真观察宫颈黏液变化的女性。但这种方法也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如阴道炎症等会影响宫颈黏液性状判断,所以单独使用避孕可靠性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