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可缓解偏头痛,常用攒竹穴(位置、轻柔按揉操作及对不同人群注意事项)、太阳穴(位置、按揉操作及对不同人群注意事项)、风池穴(位置、按揉操作及对不同人群注意事项);按摩注意时间选择(发作初期或前,规律发作可预测期按摩)和禁忌人群(严重心脑血管病、头部外伤等患者及孕妇需谨慎);还可结合休息(按摩时及后保证充足休息,调整作息)和放松身心(按摩时深呼吸等,长期紧张者配合冥想等)来缓解偏头痛。
一、按摩缓解偏头痛的常用穴位及操作方法
(一)攒竹穴
1.位置:在面部,眉头凹陷中,额切迹处。
2.操作方法:用拇指或食指指腹轻柔按揉攒竹穴,以产生酸胀感为宜,每次按揉1-3分钟,可双侧同时进行。对于儿童偏头痛患者,要注意力度轻柔,因为儿童皮肤娇嫩,力量过大可能会引起不适。成人可适当增加力度,但也需以患者能耐受为准,此穴位按揉有助于缓解偏头痛引起的头部紧束感等症状,相关研究表明,通过刺激攒竹穴等穴位可调节头部气血流通,对偏头痛有一定缓解作用。
(二)太阳穴
1.位置:在头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横指的凹陷处。
2.操作方法:用双手拇指或食指分别按压两侧太阳穴,先顺时针方向按揉20-30次,再逆时针方向按揉相同次数。对于有偏头痛病史的患者,日常可在偏头痛发作前期进行按揉,能一定程度上减轻疼痛程度。老年人进行此操作时要注意动作缓慢、轻柔,避免因头部转动过快等引起头晕等不适,因为老年人血液循环相对较慢,过快的动作可能影响头部血液供应。
(三)风池穴
1.位置:在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
2.操作方法:用双手拇指分别按揉两侧风池穴,力度适中,以穴位处有酸胀感向头部放散为佳,每次按揉1-5分钟。对于女性偏头痛患者,在月经期间进行按揉时要注意力度,因为月经期间女性身体相对敏感,过强的刺激可能会对身体产生额外影响。青少年偏头痛患者进行按揉时要告知正确的操作方法,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不适。
二、按摩缓解偏头痛的注意事项
(一)时间选择
1.按摩缓解偏头痛一般可选择在偏头痛发作初期或发作前进行。如果是在偏头痛发作较严重时,按摩可能有一定缓解作用,但如果发作已非常剧烈,单纯按摩可能效果有限,需结合其他方法。对于有规律偏头痛发作的患者,可在发作前预测时间段进行预防性按摩,比如有些患者偏头痛在月经前期发作,可在月经前期适当增加按摩频率。
(二)禁忌人群
1.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如严重高血压(血压>180/110mmHg)、脑出血急性期等患者,按摩头部可能会引起头部血管扩张等,导致病情加重,这类患者不适合通过按摩缓解偏头痛,应及时就医采取正规医疗措施。
2.头部有外伤、骨折或皮肤破损感染的患者,按摩会加重局部损伤或导致感染扩散,不能进行头部相关穴位的按摩来缓解偏头痛。
3.孕妇也是按摩缓解偏头痛需谨慎的人群,因为头部按摩可能会对子宫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怀孕早期和晚期,一般不建议孕妇通过按摩头部来缓解偏头痛,如有偏头痛问题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安全的方法。
三、按摩结合其他缓解偏头痛方法
(一)与休息相结合
在按摩缓解偏头痛的同时,要保证充足的休息。患者应找一个安静、舒适、光线柔和的环境躺下或坐下,按摩后适当闭目休息15-30分钟,有利于头部气血进一步调整,促进偏头痛缓解。对于经常熬夜、生活方式不规律的偏头痛患者,在按摩的同时调整作息,保证每天7-8小时的睡眠时间,对减少偏头痛发作频率有帮助。
(二)与放松身心相结合
通过深呼吸等放松身心的方法配合按摩。患者在按摩时可进行缓慢的深呼吸,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收缩,每次深呼吸5-10次,配合穴位按摩,能更好地缓解偏头痛。对于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的偏头痛患者,如工作压力大的人群,在按摩之余进行冥想等放松身心的活动,可从多方面减轻偏头痛症状。例如每天进行15分钟左右的冥想,配合穴位按摩,效果可能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