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分为原发性头痛和继发性头痛,原发性头痛包括偏头痛(与遗传、神经细胞兴奋性紊乱、内分泌代谢因素有关,表现为单侧搏动性痛伴相关症状)和紧张型头痛(与肌肉收缩、头颈部姿势不良、心理因素有关,为双侧紧箍样或压迫样痛);继发性头痛包括颅脑病变(颅内感染、脑血管疾病、颅脑肿瘤等引起)、颅外病变(五官科疾病、颈部疾病等引起)、全身性疾病(发热性疾病、中毒、高血压、低血糖等引起)
一、原发性头痛
1.偏头痛
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约60%的偏头痛患者有家族史;神经细胞兴奋性紊乱也参与其中,大脑中的神经细胞异常放电可引发偏头痛;此外,内分泌和代谢因素也有影响,女性在月经前期、月经期或绝经后雌激素水平变化时易发作。偏头痛多表现为单侧头部搏动性疼痛,可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症状,发作前可能有视觉先兆,如闪光、暗点等。
2.紧张型头痛
主要与肌肉收缩有关,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头颈部肌肉持续收缩,导致紧张型头痛;头颈部姿势不良,如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电脑,也会引起头颈部肌肉紧张,诱发头痛;心理因素如压力过大也可能促使紧张型头痛发作。疼痛通常为双侧头部紧箍样或压迫样疼痛,程度为轻至中度,一般不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但可伴有畏光、畏声等情况。
二、继发性头痛
1.颅脑病变
颅内感染:如脑膜炎、脑炎等,病原体感染引起颅内炎症反应,刺激脑膜和神经,导致头痛。患者除头痛外,常伴有发热、颈项强直、意识障碍等症状,不同类型的颅内感染病原体不同,如病毒性脑炎多由肠道病毒等引起,细菌性脑膜炎可由肺炎链球菌等感染所致。
脑血管疾病:
脑出血:高血压、脑血管畸形等原因可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血液刺激脑膜和脑组织引起头痛,常突然发生剧烈头痛,多伴有呕吐、偏瘫、意识障碍等症状,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控制不佳,是脑出血的高危人群,年龄较大者发生脑出血的风险相对更高。
蛛网膜下腔出血:多由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刺激脑膜导致剧烈头痛,常为突发的炸裂样头痛,可伴有颈项强直、恶心、呕吐等,中青年人群中颅内动脉瘤有一定发病率,先天性动脉瘤等是常见病因。
脑梗死:脑部血管阻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也可引起头痛,一般头痛程度相对较轻,但大面积脑梗死时头痛可能较明显,患者多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中老年人群发病率较高,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如缺乏运动、高脂高盐饮食等会增加脑梗死风险。
颅脑肿瘤:肿瘤不断生长,压迫或侵犯周围脑组织、神经等结构引起头痛,头痛呈进行性加重,可伴有呕吐、视力下降、肢体无力等症状,不同部位的肿瘤症状有所差异,儿童脑肿瘤可能还伴有生长发育迟缓等表现,长期接触某些致癌物质、有家族肿瘤遗传倾向等人群患颅脑肿瘤风险增加。
2.颅外病变
五官科疾病:
鼻窦炎:鼻窦发生炎症时,炎症刺激鼻窦周围的神经引起头痛,如上颌窦炎常表现为面颊部疼痛并放射至头部,额窦炎多为前额部疼痛,患者常伴有鼻塞、流涕、嗅觉减退等症状,免疫力低下、鼻腔结构异常等人群易患鼻窦炎。
青光眼:眼压升高可导致头痛,多为眼眶周围或前额部疼痛,同时伴有视力下降、眼胀、虹视等症状,老年人、有青光眼家族史者以及近视度数较高者等是青光眼的高危人群,长时间在昏暗环境下用眼等不良用眼习惯可能诱发青光眼。
颈部疾病:颈椎病可导致头痛,颈椎病变压迫颈部神经、血管,影响脑部血液供应或神经传导引起头痛,疼痛可放射至头部,常伴有颈部疼痛、僵硬、上肢麻木等症状,长期伏案工作、颈部外伤史者等易患颈椎病,中老年人发病率相对较高。
3.全身性疾病
发热性疾病:如感冒、肺炎等感染性疾病引起发热时,体温升高可导致头部血管扩张,引起头痛,患者多伴有发热、咳嗽、流涕等相应疾病的症状,儿童由于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发热时更易出现头痛,且病情变化较快。
中毒:如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影响氧气运输,导致脑组织缺氧引起头痛,有煤气泄漏等情况时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有一氧化碳接触史,可伴有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酒精中毒时,酒精对神经系统的刺激也可引起头痛,过量饮酒者易出现酒精中毒性头痛,同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步态不稳等表现。
其他:高血压患者血压突然升高时可出现头痛,头痛多为全头部胀痛,血压控制不稳定的高血压患者需密切关注血压变化以预防头痛发作;低血糖时,脑部能量供应不足也可引起头痛,常伴有心慌、出汗、饥饿感等症状,糖尿病患者使用降糖药物不当等情况易发生低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