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有多种常见症状,包括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运动功能障碍的偏瘫、肌力下降,感觉功能障碍的偏身感觉减退、感觉异常,语言功能障碍的失语、构音障碍)、头痛(突然发生、程度较剧烈)、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眼部症状(视物模糊、复视)、恶心呕吐(颅内压增高、刺激胃肠道引起)
一、脑血管病常见症状之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一)运动功能障碍
1.偏瘫:表现为一侧肢体无力,患者可能出现行走困难,患侧上肢不能正常持物等情况。在年龄较大的人群中,随着血管老化等因素,发生脑血管病导致偏瘫的风险增加。例如一些有长期高血压、高血脂病史的老年人,更容易出现脑血管病相关的运动功能障碍。其机制主要是脑血管病变影响了支配肢体运动的神经传导通路,使得大脑对肢体运动的调控出现异常。
2.肌力下降: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肌力减弱,从轻度的持物费力到重度的肢体完全不能活动。对于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吸烟、酗酒的人群,脑血管病发生后肌力下降的情况可能相对更明显,因为这些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速血管的损伤和动脉硬化等病变,进而影响神经功能。
(二)感觉功能障碍
1.偏身感觉减退:患者一侧身体的感觉出现减退,比如对痛觉、温度觉、触觉等的感知能力下降。在女性中,若存在雌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影响血管状态时,也可能在发生脑血管病后出现偏身感觉减退。这是由于脑血管病变累及了感觉传导通路,导致神经冲动的传导受阻,使得相应身体部位的感觉传入出现异常。
2.感觉异常:可表现为麻木、刺痛等异常感觉。有糖尿病病史的人群,本身神经就可能存在病变基础,发生脑血管病时更容易出现感觉异常的情况,因为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和脑血管病都可能对神经传导系统产生损害,相互影响加重感觉方面的异常表现。
(三)语言功能障碍
1.失语:包括运动性失语(患者能理解他人语言,但自己不能流利表达)、感觉性失语(患者能流利说话,但内容无意义,且不能理解他人语言)等。在有长期用脑过度、压力较大等生活方式的人群中,脑血管病发生后语言功能障碍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其原因是脑血管病变影响了语言中枢所在的脑区,导致语言相关的神经功能受损。
2.构音障碍:表现为说话不清,发音困难。对于有长期吸烟史的人群,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影响脑部血液供应,从而增加构音障碍发生在脑血管病中的概率,因为血管病变会波及与构音相关的神经肌肉控制区域。
二、脑血管病常见症状之头痛
(一)头痛特点
1.突然发生:脑血管病引起的头痛往往是突然出现的,与普通劳累等原因引起的逐渐加重的头痛不同。例如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常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如“炸裂样”头痛。这是因为脑血管破裂出血等病变刺激了脑膜等结构,导致突然出现疼痛。
2.程度较剧烈:多数患者头痛程度较为严重,可能影响日常生活和休息。在患有高血压且血压控制不佳的人群中,发生脑血管病时头痛往往更剧烈,因为高血压会使脑血管承受更大的压力,病变发生时对周围组织的刺激更强烈。
三、脑血管病常见症状之意识障碍
(一)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表现
1.嗜睡:患者处于睡眠状态,可被唤醒,但唤醒后很快又入睡。对于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衰退,脑血管病发生时更容易出现嗜睡等意识障碍情况,因为脑部血液循环和神经调节功能下降,在病变影响下更易出现意识方面的改变。
2.昏迷:是较严重的意识障碍,患者完全丧失意识,不能被唤醒。在有严重脑血管病变,如大面积脑梗死或大量脑出血的患者中,更容易出现昏迷。一些有基础疾病且病情进展迅速的患者,由于脑部受损严重,很快就会陷入昏迷状态,这是因为脑部重要功能区域受到严重破坏,神经功能完全丧失导致的。
四、脑血管病常见症状之眼部症状
(一)视物模糊
1.原因及机制:脑血管病可影响眼部的血液供应或对视神经等的影响,导致视物模糊。例如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脑血管病变,可能影响到供应眼部的血管,使得视网膜等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出现视物模糊的症状。对于有动脉硬化且程度较严重的人群,发生脑血管病后出现视物模糊的概率更高,因为动脉硬化会使血管狭窄,影响血液供应。
2.不同人群表现差异:在女性更年期前后,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血管状态,若发生脑血管病,视物模糊的表现可能相对更明显,且恢复相对更慢一些,这与激素变化对血管调节功能的影响有关。
(二)复视
1.发生情况:表现为看东西重影。当脑血管病变累及支配眼球运动的神经核或神经时,会导致眼球运动不协调,出现复视。有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变的患者,由于神经本身可能存在病变基础,发生复视的可能性相对较大,因为糖尿病神经病变和脑血管病变都可能对眼球运动相关神经造成损害。
五、脑血管病常见症状之恶心、呕吐
(一)发生机制
1.颅内压增高:脑血管病如脑出血、大面积脑梗死等可引起颅内压增高,刺激呕吐中枢,导致恶心、呕吐。在儿童脑血管病中,由于儿童的颅骨尚未完全骨化,颅内压增高时的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但也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这是因为颅内压增高同样会影响呕吐中枢。对于有先天性脑血管畸形的儿童患者,发生脑血管病后更易出现颅内压增高相关的恶心、呕吐,因为畸形血管破裂等病变更容易导致颅内压急剧变化。
2.刺激胃肠道:脑血管病变还可能通过神经反射等机制刺激胃肠道,引起恶心、呕吐。在有长期精神紧张、压力大等生活方式的人群中,发生脑血管病时恶心、呕吐的症状可能相对更明显,因为精神因素会影响自主神经功能,进而影响胃肠道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