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避孕药出血通常是由药物副作用、漏服或服药不规律、个体激素敏感、服药初期适应期、潜在妇科问题等原因引起。
1.药物副作用
避孕药含激素成分,服用后可能导致体内激素水平波动,引起子宫内膜少量脱落,出现撤退性出血,通常量少、持续3-5天,属于常见反应。
2.漏服或服药不规律
漏服避孕药或未按规定时间服用,会使激素水平不稳定,导致突破性出血,出血量可能类似月经量,需及时补服或调整用药。
3.个体激素敏感
部分人对避孕药中的激素敏感,即使规律服药也可能出现出血,若出血量少且无其他不适,继续服药后多可自行缓解。
4.服药初期适应期
刚开始服用避孕药的前3个月,身体处于适应阶段,激素调节尚未稳定,易出现出血,随用药时间延长,症状多会消失。
5.潜在妇科问题
若出血持续时间长、量多或伴随腹痛,可能是子宫肌瘤、宫颈炎等疾病引起,避孕药可能加重原有症状,需进一步检查。
若出血超过7天、量多如月经,或伴随发热、剧烈腹痛,应及时就医,排除感染或其他妇科疾病,调整避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