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产后出血常见原因有胎盘胎膜残留(多在产后十日左右,未完全剥离影响子宫复旧致收缩不良出血)、蜕膜残留(剥离不全残留宫腔影响子宫收缩引发)、子宫胎盘附着面复旧不全(复旧异常致血栓脱落血窦开放出血)、感染(炎症影响复旧及侵蚀血管致出血)、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剖宫产术后因多种情况切口愈合不良出血)、子宫病变(如肌瘤等影响收缩复旧或致血管破裂出血),不同人群各原因发生风险不同需综合评估应对。
一、胎盘、胎膜残留
胎盘、胎膜残留是晚期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多发生于产后10日左右。正常胎盘娩出后,胎盘小叶、副胎盘等若未完全剥离残留于宫腔,会影响子宫正常复旧,导致子宫收缩不良,进而引起出血。
二、蜕膜残留
产后蜕膜会逐渐脱落并随恶露排出,若蜕膜剥离不全,长时间残留于宫腔,可影响子宫收缩,引发晚期产后出血。
三、子宫胎盘附着面复旧不全
胎盘附着于子宫壁后,其附着面的修复需6-8周时间。在此期间,若子宫复旧功能出现异常,胎盘附着面的血栓脱落、血窦重新开放,就会导致晚期出血。
四、感染
产后若发生子宫内膜炎等感染情况,炎症会影响子宫胎盘附着面的复旧,导致子宫收缩欠佳,同时炎症还可能侵蚀血管,引发晚期产后出血。
五、子宫切口愈合不良
多见于剖宫产术后,若子宫下段切口存在感染、缝合技术不当(如缝线过密导致组织缺血坏死等)、切口对合不良等情况,会使切口愈合不良,从而在产后一段时间后出现出血。
六、子宫病变
如子宫肌瘤等子宫器质性病变,可影响子宫的正常收缩和复旧,或导致局部血管破裂等,进而引发晚期产后出血。不同年龄、生育史及健康状况的人群,上述原因的发生风险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剖宫产术后的女性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风险相对较高,而有子宫肌瘤病史的女性发生子宫病变相关晚期产后出血的风险增加等,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与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