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可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时呕血颜色因速度量不同而异,下消化道出血粪便颜色多样,上消化道少量出血呈黑便,便血依出血部位有不同表现,出血量较大致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且老年人更易出现,慢性出血可致缺铁性贫血及儿童受影响,不同病因伴不同腹部症状及特定疾病相关腹部表现。
一、呕血与黑便
上消化道(食管、胃、十二指肠)出血时,血液经食管呕出,若出血速度较快、量较多,呕血可呈鲜红色;若出血速度较慢,血液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血红蛋白与胃酸作用形成酸化正铁血红蛋白,呕血则呈暗红色或咖啡色。下消化道(空肠、回肠、结肠、直肠)出血时,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短,粪便多为暗红色或紫红色,出血量多、速度快时也可呈鲜红色;上消化道出血量较少时,血液在肠道内被消化液分解,粪便可呈黑色柏油样便,提示出血量一般在50~70ml以上。
二、便血
出血部位在结肠或直肠时,粪便可带有鲜血或脓血;出血部位较高时,粪便颜色可呈暗红色或黑色柏油样便。儿童消化道出血时,便血表现可能因年龄及出血情况有所不同,婴幼儿需特别注意观察粪便性状变化。
三、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出血量较大时,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导致组织灌注不足,出现头晕、乏力、心慌、冷汗等,严重时可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甚至休克表现。老年人因生理机能衰退,对失血耐受性较差,更易迅速出现严重循环衰竭,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四、贫血相关症状
慢性消化道出血可导致缺铁性贫血,患者出现面色苍白、气短、活动后心悸等。儿童长期慢性消化道出血可能影响铁的摄入与利用,进而影响血红蛋白合成,阻碍生长发育,需关注儿童面色、精神状态及生长指标变化。
五、腹部症状
不同病因导致的消化道出血伴随不同腹部表现。如消化性溃疡引起的出血常伴有上腹部周期性、节律性疼痛;胆道出血多有右上腹绞痛后出现呕血、黑便;肠道肿瘤引起的出血可能伴有腹痛、腹部肿块等。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肝硬化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需警惕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可能,此类患者腹部可能有肝脾肿大等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