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与克罗恩病,前者病变累及直肠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且多始于直肠向近端蔓延,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等,内镜见黏膜相关改变,病理有特征;后者可累及全消化道全层呈节段性分布,好发回肠末段及邻近结肠,有肠道及肠外表现,内镜见纵行溃疡等,治疗有药物等,特殊人群儿童、孕期、老年患者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定义
炎症性肠病是一类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主要累及直肠和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克罗恩病可累及胃肠道全层,病变呈节段性、跳跃式分布。
二、分型
1.溃疡性结肠炎:病变多始于直肠,逐渐向近端蔓延,可累及全结肠,主要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
2.克罗恩病:可累及从口腔至肛门的整个消化道,以回肠末段和邻近结肠多见,病变呈节段性分布,可出现肠壁增厚、狭窄、瘘管、腹腔脓肿等表现。
三、病因
1.遗传因素:有遗传易感性,家族中有炎症性肠病患者时,发病风险增高。
2.环境因素: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参与发病,吸烟会增加克罗恩病的发病风险及病情严重性。
3.免疫因素:肠道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导致肠道黏膜持续炎症反应。
四、临床表现
1.溃疡性结肠炎: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可伴有里急后重,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发热、消瘦等全身症状。
2.克罗恩病:除肠道症状外,还可能出现腹痛、腹泻、腹部包块,部分患者可并发瘘管(如肠瘘、肛瘘)、腹腔脓肿、肠梗阻等,还可能有发热、关节痛、皮疹等肠外表现。
五、诊断
1.内镜检查:溃疡性结肠炎内镜下可见黏膜血管纹理模糊、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克罗恩病可见纵行溃疡、鹅卵石样改变、肠腔狭窄等。
2.影像学检查:腹部CT或MRI可协助评估肠道病变范围、并发症等情况。
3.病理活检:是诊断的重要依据,可发现黏膜炎症、隐窝脓肿、非干酪样肉芽肿等特征性病理改变。
六、治疗原则
1.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选择氨基水杨酸制剂(如柳氮磺吡啶)、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等药物控制炎症。
2.手术治疗:适用于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大出血、穿孔、癌变等)的患者。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需关注生长发育受影响,治疗时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谨慎使用可能影响发育的药物。
孕期患者:需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选择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案。
老年患者: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影响等,用药需谨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