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腰椎滑脱
腰椎滑脱是因先天性发育不良、创伤、劳损等致相邻椎体骨性连接异常致上位椎体部分或全部滑移,病因含先天性(椎弓发育不良)、退行性变(中老年多见与退变等有关)、创伤(急性外伤致椎弓骨折)、病理性(疾病破坏椎骨结构),分类有退行性、峡部裂性、先天性、病理性,临床表现有下腰痛等症状及腰部活动受限等体征,诊断靠X线、CT、MRI检查,中老年需避免过度弯腰负重等并适度腰背肌锻炼,青少年要避免剧烈腰部运动等,病理性需积极治原发且孕期女性谨慎处理。
一、定义
腰椎滑脱是指由于先天性发育不良、创伤、劳损等原因,导致相邻椎体之间发生骨性连接异常,进而出现上位椎体相对于下位椎体部分或全部滑移的一种病症。
二、病因
(一)先天性因素
胚胎发育过程中椎弓发育不良,使得椎弓峡部薄弱,易在后期受力时发生断裂,引发腰椎滑脱,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群体。
(二)退行性变
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尤其是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久坐久站的人群,随着年龄增长,腰椎间盘退变、小关节磨损等,导致椎体稳定性下降,逐渐发生滑脱,此为临床最常见类型。
(三)创伤
急性外伤如高处坠落、重物撞击等,可能直接造成椎弓骨折,从而引发腰椎滑脱。
(四)病理性因素
某些疾病如脊柱肿瘤、感染等破坏椎骨正常结构,使椎体稳定性丧失,进而导致腰椎滑脱。
三、分类
(一)退行性腰椎滑脱
由腰椎退变引发,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常与长期腰椎负荷过重相关。
(二)峡部裂性腰椎滑脱
因椎弓峡部先天性发育不良或疲劳骨折导致,常见于青少年,多与腰部过度活动有关。
(三)先天性腰椎滑脱
胚胎发育时期椎弓结构异常所致,出生时即存在潜在滑脱风险,随生长发育可能逐渐显现。
(四)病理性腰椎滑脱
由脊柱肿瘤、感染等病理性因素破坏椎骨结构引发,原发疾病的临床表现常与腰椎滑脱症状并存。
四、临床表现
(一)症状
1.下腰痛:多数患者早期表现为下腰部隐痛,劳累后加重,休息可缓解。
2.下肢放射痛:若滑脱导致神经根受压,可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疼痛可沿坐骨神经走行分布。
3.间歇性跛行:行走一段距离后,因神经受压缺血出现下肢酸痛、麻木,需休息后才能继续行走。
4.马尾神经受压症状:严重滑脱时可压迫马尾神经,出现大小便失禁、会阴部感觉异常等。
(二)体征
体格检查可见腰部活动受限,滑脱部位棘突压痛,部分患者可触及滑脱椎体的台阶感,下肢肌力减退、感觉减退等神经受压体征。
五、诊断方法
(一)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是初步诊断的常用方法,可观察椎体滑移的程度(如Meyerding分级,分为Ⅰ-Ⅳ度)及椎弓峡部情况。
2.CT检查:能清晰显示椎弓峡部是否断裂、椎体滑移细节及椎管内情况。
3.MRI检查:可评估椎间盘退变程度、神经受压情况及脊髓、马尾神经状态。
六、不同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中老年人群
长期劳作或久坐者易患退行性腰椎滑脱,需避免过度弯腰、负重,注意腰部保暖,可通过适度腰背肌锻炼增强腰椎稳定性。
(二)青少年人群
先天性或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可能与生长发育或腰部过度活动相关,应避免剧烈腰部运动,定期监测脊柱发育情况。
(三)特殊人群
病理性腰椎滑脱患者需积极治疗原发疾病,肿瘤或感染患者应遵循原发病的诊疗规范,孕期女性出现腰椎滑脱需谨慎处理,避免影响胎儿及自身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