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骨髓炎病人的典型表现包括全身症状(低热与乏力、食欲减退与消瘦、贫血)、局部症状(疼痛、肿胀与压痛、窦道形成、骨骼畸形与功能障碍)及影像学表现(X线、CT、MRI检查各有特点),特殊人群(儿童、老年、糖尿病、孕妇)治疗时需注意相应事项。
一、慢性骨髓炎病人的典型表现
1.全身症状表现
1.1.低热与乏力
慢性骨髓炎患者因长期感染,体内存在持续的低水平炎症反应,常表现为低热,体温多在37.5℃~38.5℃之间波动,同时伴有全身乏力、精神萎靡,这是由于炎症介质持续释放,消耗机体能量并影响正常代谢所致。
1.2.食欲减退与消瘦
长期感染导致消化系统功能受影响,患者常出现食欲减退,摄入营养不足,进而引发体重下降、消瘦,尤其在病程较长、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中更为明显。
1.3.贫血
慢性骨髓炎患者因长期慢性失血(如窦道渗血)、营养摄入不足及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易出现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心悸等症状,血常规检查可见血红蛋白降低。
2.局部症状表现
2.1.疼痛
疼痛是慢性骨髓炎最常见的局部症状,表现为持续性钝痛或刺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疼痛部位多位于病变骨骼处,如股骨、胫骨等长骨骨干,这是由于炎症刺激骨膜神经末梢所致。
2.2.肿胀与压痛
病变部位皮肤红肿,局部温度升高,触之有压痛,这是由于炎症导致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增加及组织水肿所致,肿胀范围多与病变范围一致。
2.3.窦道形成
慢性骨髓炎患者常在病变部位形成窦道,窦道口可见脓性分泌物渗出,有时伴有死骨排出,窦道可深达骨髓腔,是感染扩散的重要途径,窦道形成与反复感染、组织坏死及排异反应有关。
2.4.骨骼畸形与功能障碍
长期慢性炎症可导致骨骼变形,如长骨弯曲、短缩,关节活动受限,这是由于炎症破坏骨组织结构,影响骨骼正常生长及修复所致,尤其在儿童患者中,骨骼畸形可能影响生长发育。
3.影像学表现
3.1.X线检查
X线片可见病变骨骼骨质破坏、死骨形成及骨膜反应,死骨表现为密度增高、边缘清晰的骨块,骨膜反应表现为骨皮质外层新生骨形成,呈层状或花边状,X线检查是诊断慢性骨髓炎的重要手段,可明确病变范围及程度。
3.2.CT检查
CT检查可更清晰地显示骨质破坏细节及死骨位置,尤其适用于X线片显示不清的病例,CT三维重建可直观显示骨骼三维结构,有助于手术规划。
3.3.MRI检查
MRI检查对软组织及骨髓腔内病变敏感,可早期发现骨髓水肿、脓肿形成等病变,MRI检查在慢性骨髓炎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儿童患者因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慢性骨髓炎易导致骨骼畸形,影响生长发育,治疗时应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局部制动、物理治疗等,避免使用对骨骼生长有抑制作用的药物,手术时应尽量保留骨骺,减少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2.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治疗时应综合考虑药物相互作用及基础疾病控制,老年患者免疫力较低,易发生感染扩散,治疗期间应加强营养支持,提高免疫力。
3.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控制不佳,易并发感染,慢性骨髓炎治疗时应严格控制血糖,避免使用可能升高血糖的药物,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能力较差,治疗期间应加强伤口护理,预防感染扩散。
4.孕妇
孕妇因生理状态特殊,治疗慢性骨髓炎时应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局部制动、物理治疗等,避免使用对胎儿有致畸作用的药物,手术时应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麻醉方式,术后应加强监测,预防早产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