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主要痛经的病因、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其中原发性痛经病因包括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合成与释放异常、子宫收缩异常、个体差异;继发性痛经病因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慢性炎症、生殖道畸形;特殊人群中,青春期女性经期要注意保暖、休息和心情调节,严重痛经需就医;育龄期女性继发性痛经可能影响受孕,患病要及时治疗并注意避孕;更年期女性因卵巢功能衰退可能出现月经紊乱和痛经,需调整生活方式,症状异常要及时就医。
一、原发性痛经的病因
1.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合成与释放异常:月经期间,子宫内膜会合成并释放前列腺素,其中前列腺素F2α和前列腺素E2含量增加是导致原发性痛经的主要原因。这些前列腺素会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痉挛,造成子宫缺血、缺氧状态,从而出现痛经症状。研究表明,痛经患者子宫内膜和经血中前列腺素含量明显高于无痛经女性。
2.子宫收缩异常:子宫收缩异常也可能导致原发性痛经。子宫收缩过强或不协调,会使子宫缺血、缺氧,引发疼痛。子宫收缩异常可能与子宫平滑肌细胞的钙离子通道异常、子宫肌层对前列腺素的敏感性增加等因素有关。
3.个体差异:个体的疼痛阈值、心理因素等也会影响痛经的发生。疼痛阈值较低的女性更容易感受到疼痛,而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会使机体对疼痛的敏感性增加,加重痛经症状。此外,不良的生活方式,如经期过度劳累、受寒、吸烟、饮酒等,也可能诱发或加重痛经。
二、继发性痛经的病因
1.子宫内膜异位症:内膜细胞本该生长在子宫腔内,但由于子宫腔经输卵管与盆腔相通,内膜细胞可由输卵管进入盆腔异位生长,在卵巢、盆腔腹膜等部位形成异位病灶。在月经期间,异位的子宫内膜也会发生出血,刺激周围组织,引起疼痛。其引发的疼痛多为进行性加重,疼痛程度与病灶大小不一定成正比。
2.子宫腺肌病:主要是子宫肌层内的异位内膜腺体充血、周期性出血导致的痛经。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子宫均匀性增大,质地较硬,子宫肌层内有异位的内膜腺体和间质。随着病情的发展,痛经症状会逐渐加重,月经量也会增多。
3.盆腔慢性炎症:盆腔炎症处在月经期时,盆腔充血会导致炎症加重,刺激周围神经引起疼痛。炎症还会导致盆腔组织粘连,影响盆腔的血液循环,加重疼痛症状。患者平时可能有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等症状,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
4.生殖道畸形:最常见的为残角子宫、阴道斜隔综合征、处女膜闭锁等梗阻性生殖道畸形,经血流出不畅,积聚在子宫或阴道内,导致子宫收缩,引起痛经。这类患者常在青春期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痛经,且月经量可能较少。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青春期女性:青春期女性生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心理状态也不稳定。在月经期间,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淋雨,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同时,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紧张和焦虑。如果痛经症状较轻,可以通过休息、热敷等方法缓解;如果症状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2.育龄期女性:育龄期女性可能面临生育问题,继发性痛经可能会影响受孕。如果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疾病,应及时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同时,要注意避孕,避免不必要的人工流产,减少盆腔感染的机会。
3.更年期女性:更年期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激素水平波动较大,可能会出现月经紊乱、痛经等症状。此时,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如果痛经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阴道不规则出血、腹痛加剧等,应及时就医,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