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大便失禁是怎么回事

来源:民福康

老人大便失禁指老年人无法自主控制排便致粪便不自主排出,核心机制涉及肛门直肠功能异常等,65岁以上人群约10%-15%存在此问题,女性风险更高。病因包括神经源性(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周围神经损伤)、肌肉骨骼源性(盆底肌功能衰退、肛管直肠结构异常)、功能性因素(慢性腹泻、认知障碍);临床评估与诊断流程涵盖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肛管直肠测压、盆底超声或MRI、结肠镜);非药物干预策略有饮食调整、盆底肌训练、排便习惯管理;药物与手术治疗选择含药物治疗(止泻剂、局部麻醉剂)、手术治疗(括约肌修补术、人工肛门括约肌植入);特殊人群管理要点涉及认知障碍患者、糖尿病并发症患者、术后患者;预防与长期照护建议包括定期筛查、心理支持、家庭照护培训。

一、老人大便失禁的医学定义与核心机制

大便失禁指老年人无法自主控制排便,导致粪便不自主排出,其核心机制涉及肛门直肠功能异常、神经传导障碍及盆底肌群控制力下降。研究显示,65岁以上人群中约10%~15%存在不同程度的大便失禁,女性因分娩损伤或盆底肌松弛风险更高。

二、常见病因分类与病理生理

1.神经源性因素

1.1.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脑卒中、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可损伤大脑皮层或脑干排便中枢,导致神经信号传递中断。临床研究显示,脑卒中患者中约20%~30%在发病后1年内出现大便失禁。

1.2.周围神经损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腰椎间盘突出压迫骶神经根,或手术损伤(如直肠癌根治术)可破坏肛门直肠神经支配,使括约肌收缩无力。

2.肌肉骨骼源性因素

2.1.盆底肌功能衰退:长期便秘、慢性咳嗽或肥胖导致盆底肌过度拉伸,肌纤维弹性下降。超声检查显示,70岁以上女性盆底肌厚度较青年女性减少约30%。

2.2.肛管直肠结构异常:直肠脱垂、痔疮或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可改变粪便储存与排出路径,导致控便能力下降。

3.功能性因素

3.1.慢性腹泻: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或药物副作用(如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导致粪便频繁刺激肛管,超过控便阈值。

3.2.认知障碍:痴呆症患者因意识模糊或定向力丧失,无法及时感知排便需求或到达厕所。

三、临床评估与诊断流程

1.病史采集:重点询问失禁频率(每日/每周次数)、粪便性状(成形/稀便)、伴随症状(腹痛、体重下降)及用药史(泻药、抗胆碱能药物)。

2.体格检查:包括肛门指检评估括约肌张力、直肠指诊判断有无肿块或狭窄,以及神经反射检查(如肛周皮肤感觉、会阴部收缩反射)。

3.辅助检查:

3.1.肛管直肠测压:通过压力传感器记录静息压与收缩压,正常值静息压为40~80mmHg,收缩压>100mmHg,低于此范围提示括约肌功能障碍。

3.2.盆底超声或MRI:观察盆底肌形态、直肠膨出程度及肛提肌裂孔面积,评估解剖结构异常。

3.3.结肠镜:排除结直肠肿瘤、溃疡性结肠炎等器质性疾病。

四、非药物干预策略

1.饮食调整: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每日25~30g),如燕麦、蔬菜,减少产气食物(豆类、碳酸饮料);对腹泻型失禁,采用低FODMAP饮食(限制果糖、乳糖)。

2.盆底肌训练:凯格尔运动(每日3组,每组10~15次收缩,持续5秒),结合生物反馈治疗可提高训练依从性,研究显示6周后控便能力提升40%。

3.排便习惯管理:定时如厕(每2~3小时一次),避免长时间用力排便,减少肛管压力。

五、药物与手术治疗选择

1.药物治疗:

1.1.止泻剂:洛哌丁胺通过抑制肠蠕动减少排便次数,适用于慢性腹泻型失禁,但需监测便秘副作用。

1.2.局部麻醉剂:利多卡因凝胶可缓解肛周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

2.手术治疗:

2.1.括约肌修补术:适用于外伤或产伤导致的括约肌断裂,术后控便率可达60%~70%。

2.2.人工肛门括约肌植入:通过植入可充气装置模拟括约肌功能,适用于严重神经源性失禁,但感染风险较高(约10%)。

六、特殊人群管理要点

1.认知障碍患者:使用防漏裤、床旁便器,设置定时提醒;避免使用约束带,防止压疮与焦虑。

2.糖尿病并发症患者:严格控制血糖(HbA1c<7%),定期筛查周围神经病变,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

3.术后患者:直肠癌术后失禁需评估吻合口愈合情况,避免过早进行盆底肌训练导致伤口裂开。

七、预防与长期照护建议

1.定期筛查:65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肛管直肠功能评估,尤其合并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者。

2.心理支持:失禁可能导致抑郁(发生率约25%),需提供心理咨询或支持小组。

3.家庭照护培训:指导家属正确使用护垫、皮肤保护剂,预防肛周皮肤破损(发生率可降低50%)。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大便失禁
大便失禁是指机体对直肠内液态和固态内容物以及气体的蓄控能力丧失,导致大便次数增多,是排便功能紊乱的一种症状,由多种原因引起。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大便失禁怎么治疗?
陈隆典 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大便失禁的治疗需要根据具体原因,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果是由于肠炎引起,应该要改变饮食,多进食高纤维的食物,同时应该给予针对性的药物来进行抗炎治疗。另外,如果是由于肠道神经受损导致,可以应用针灸或者电刺激等方法,可以抑制排便反应。此外,如果是神经系统疾病所致,如脑外伤、脊髓损伤、脑血管意外等,则需
老人家大便失禁是什么原因?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老人家大便失禁的原因很多,包括了骨盆的肌肉或韧带的问题,还包括了盆底神经的问题,还有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问题,还有可能是腹部压力过大的问题,如果原因不明的话要尽快寻找病因。
老人大便失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老年性大便失禁的原因很多,最多见的原因是年纪增大以后,肛门括约肌功能丧失有关。假如是轻型的失禁,仅仅是病人在腹泻时会污染内裤,而较严重的,粪便会在不注意时溢出肛门。此外痔疮感染或者直肠脱垂或者盆底肌损伤也可以造成大便失禁。
痔疮手术后遗症有哪些症状
程芳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痔疮手术后常见的后遗症有肛门狭窄、大便失禁、肛门感染等。 1.肛门狭窄 痔疮摘除后,通常需要进行创口缝合,尤其是环状混合痔患者,术后肛门会变得狭窄,导致术后排便困难,甚至出血。 2.大便失禁 痔疮手术大多会对肛门括约肌造成损伤,术后可能会出现大便失禁的情况,患者可能无法控制排便。 3.肛门感染 术后
肛裂手术好不好
喻苗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肛裂手术是否好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分析。 如果肛裂患者选择肛门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具有一定的手术风险,可能会出现大便失禁、肛门溢液等情况,治疗效果相对较差。但如果肛裂的患者选择进行肛门皮瓣手术治疗,安全性较高,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舒服的症状,促进病情的恢复,则是比较好的。 建议肛裂的患者加强个人卫生
肛裂多久能好
喻苗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肛裂通常需要6-8周才能痊愈。 大部分肛裂的患者,在进行一系列的支持治疗之后,可以在6-8周内痊愈。但是有一小部分肛裂患者会出现迁延不愈和反复发作的现象,特别是慢性肛裂,病情容易反复发作;若出现以上的现象,可以选择手术治疗,但是手术治疗有可能会存在大便失禁的潜在风险。 平时应该增加膳食纤维与水的摄入
病毒性脑膜炎有后遗症吗
任毅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病毒性脑膜炎是否有后遗症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分析,不可一概而论。 在部分患者中,病毒性脑膜炎可能不会留下任何后遗症,但在另一些情况较为严重或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中,可能会出现癫痫发作、性格改变、嗜睡等后遗症,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更严重的后遗症还包括持续性昏迷甚至植物人状态、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大便
结肠炎会不会引起发烧
李保双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发烧是指发热,结肠炎是不是会发热,需要分情况判断,具体如下: 结肠炎多数是饮食不合理或者过度疲劳引起,也可能是精神受到刺激、微生物感染导致。结膜炎的患者炎症病情较轻时,一般不会刺激体温调节中枢,通常不会导致发热的情况。但若是病情程度较重,炎症刺激体温调节中枢,会发生发热的表现。并伴有持续性腹泻、大便
老是突然漏大便是怎么回事
严苏 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老是突然漏大便可能与肌肉功能异常、药物副作用、神经传导异常等因素有关。 1、肌肉功能异常 肛门及肠道周围的肌肉功能减弱或受损,可能会影响其正常收缩,容易导致大便失禁。 2、药物副作用 部分药物可能会导致肠道肌肉松弛,比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利福平等,从而出现上述症状。 3、神经传导异常 大脑和肠道之
腰5骶1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
张涛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腰5骶1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症状和影响,例如疼痛、下肢麻木无力、活动受限、大小便功能障碍等。 1.疼痛 这是最常见的表现,患者会感到腰部、臀部、下肢等部位的疼痛,可呈放射性,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腰5骶1椎间盘突出后,对神经根产生机械性刺激和压迫,从而引发疼痛,且疼痛程度可能会逐渐
小儿大便失禁需要手术吗
王勇 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大便失禁如果是功能性的,大部分是不需要的,因为只要把便秘的情况解决了,自然就能够排便了。对于器质性的需不需要手术?首先看大便失禁是真性的大便失禁,还是假性的大便失禁,什么叫假性大便失禁?假性大便失禁就是如果能够纠正肠功能的异常,小孩子大便失禁就能够解决,就肯定不需要手术。另外一种真性大便失禁,怎么判断他是真性的大便失禁?首先看大便控制的三
小儿大便失禁饮食注意事项有哪些
王勇 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其实大便失禁最常见的就是因为长期便秘会造成大便失禁,不论是功能性的还是器质性的,有一个均衡的饮食,什么都要吃,不要轻易忌口,然后再增加营养,也就是多吃肉类和动物蛋白的前提下,也要多吃一些膳食纤维、多喝水、多运动,还有一个良好的排便习惯。先天性巨结肠的病人,他对于成形的大便可能控制的比较好,但对于稀的大便可能不怎么敏感,可能患儿比较急,或者
小儿大便失禁有哪些药物治疗
王勇 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小儿大便失禁首先要让医生评估大便失禁的原因是什么,根据病因治疗。如果是功能性的大便失禁,如果因为长期便秘、不良的排便习惯引起,则一定要进行排便训练。可以给孩子服用缓泻药进行治疗。目前常用的药物是乳果糖,但是对于半岁小孩效果不是很好,所以现在首选的是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这种缓泻药物很安全。如果大便失禁是器质性,建议口服能够减少肠蠕动的药物
老人大便失禁能治好吗
张贵志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老人出现了大便失禁是否能够治好和病因有一定关系,对于原发病治疗效果,关系到大便失禁治疗效果。引起大便失禁原因比较多,比如神经系统方面疾病,有脑梗死,还有可能是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直肠癌,原发疾病难以治愈时,大便失禁也不能治疗。
儿童大便失禁怎么回事
丁素芳 主任医师
淮安市妇幼保健院 三甲
儿童大便失禁,有可能是腹泻所引起。儿童在有感染性腹泻或者非感染性腹泻的时候,大便性状明显偏稀。如果儿童患有先天性脊柱裂,也会出现大便失禁的情况,同时还会伴有小便失禁。如果儿童患有直肠肿瘤,尤其是肿瘤侵犯到肛门括约肌的时候,就会造成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从而会导致大便失禁。
大便失禁初期症状
张贵志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在患者出现大便失禁的病情时,病变初期可能会出现不自主排出粪便以及气体的表现,会阴部位经常被粪便污染,尤其在患者走路、蹲下、继续咳嗽时腹压会明显增高,会有大便排出的表现。随着病情逐渐加重,没有腹压增高正常的情况下,也会有大便从肛门排出,不受自主控制。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