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板损伤指膝关节内半月形纤维软骨因急性创伤或慢性劳损导致的结构撕裂或功能异常,其解剖位于股骨髁与胫骨平台之间,内侧呈“C”形、外侧呈“O”形,核心功能包括缓冲冲击力、增加接触面积、促进滑液分布及维持运动协调性;病因涵盖急性创伤性损伤(多见于年轻运动员)、慢性退行性损伤(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女性及肥胖者风险更高)及职业与生活方式因素(长期负重、久坐、过度使用);临床表现包括急性损伤后肿胀疼痛、活动受限,慢性损伤表现为间歇性疼痛、“打软腿”或关节卡顿感,诊断依赖麦氏试验、研磨试验及MRI(金标准);治疗分保守治疗(适用于无症状或轻度撕裂)、手术治疗(关节镜手术为主,含部分切除、修复及移植术)及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特殊人群需注意儿童青少年优先保守治疗、老年人合并骨关节炎需评估关节状态、孕妇以保守治疗为主、运动员需个性化康复方案;预防与长期管理包括运动前动态拉伸及关节活动度训练、优化运动技巧、控制体重及高风险人群定期MRI筛查。
一、半月板损伤的定义与解剖基础
1.1定义与病理机制
半月板损伤指膝关节内半月形纤维软骨(内侧半月板与外侧半月板)因急性创伤或慢性劳损导致的结构撕裂或功能异常,其本质是半月板组织完整性破坏,可能伴随关节面接触压力改变及关节稳定性下降。
1.2解剖结构与功能
半月板位于股骨髁与胫骨平台之间,内侧半月板呈“C”形,外侧半月板呈“O”形,二者通过前后角韧带与关节囊相连。其核心功能包括:缓冲关节冲击力(吸收约30%的垂直负荷)、增加关节接触面积(提升稳定性)、促进滑液分布(减少摩擦)及维持关节运动协调性。
二、半月板损伤的病因与危险因素
2.1急性创伤性损伤
常见于膝关节旋转或过度屈伸动作,如运动中的急停转向、深蹲时膝内扣或直接撞击。年轻运动员(15~35岁)因运动强度高,急性损伤发生率显著升高,男性占比约65%,与运动类型(篮球、足球、滑雪)相关。
2.2慢性退行性损伤
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与年龄相关的软骨退变、关节间隙狭窄及长期微小创伤积累有关。女性因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软骨代谢减弱,退行性损伤风险较男性高1.2倍。肥胖(BMI≥28)人群因关节负荷增加,损伤风险提升2.3倍。
2.3职业与生活方式因素
长期负重工作(如搬运工)、久坐人群(因关节液循环障碍)及膝关节过度使用(如跑步爱好者)均可能加速半月板磨损。
三、半月板损伤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3.1典型症状
急性损伤后24小时内出现关节肿胀、疼痛(尤以关节线处明显)、活动受限(屈伸或旋转时加重);慢性损伤表现为间歇性疼痛,久坐后站立时“打软腿”现象,或上下楼梯时关节卡顿感。
3.2体征检查
麦氏试验(McMurraytest):屈膝90°时旋转小腿,若引发疼痛或弹响,阳性率约70%;研磨试验(Apleycompressiontest):俯卧位屈膝90°时下压小腿并旋转,疼痛提示损伤。
3.3影像学检查
MRI是金标准,可清晰显示撕裂类型(横向、纵向、放射状或复合型)及位置(前角、体部或后角)。X线仅用于排除骨折或骨关节炎;超声对表浅撕裂有一定价值,但敏感性低于MRI。
四、半月板损伤的治疗原则与方案
4.1保守治疗
适用于无症状或轻度撕裂(如Ⅰ~Ⅱ级)患者。包括:休息(避免负重运动)、冰敷(每次15~20分钟,每日3~4次)、加压包扎及抬高患肢;物理治疗(如超声波、电刺激)可促进炎症消退;康复训练(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直腿抬高)需在疼痛缓解后逐步开展,以恢复关节稳定性。
4.2手术治疗
关节镜手术是主流方式,适用于持续疼痛、关节交锁或Ⅲ级撕裂患者。手术方式包括:半月板部分切除术(去除不稳定碎片)、半月板修复术(缝合可修复撕裂)及半月板移植术(年轻患者严重缺损时)。术后需佩戴支具4~6周,并逐步进行康复训练。
4.3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塞来昔布)可缓解急性期疼痛及炎症,但需注意胃肠道副作用;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可改善润滑功能,适用于退行性损伤。
五、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5.1儿童与青少年
因骨骼未完全发育,半月板损伤易合并骨骺损伤,需优先选择保守治疗;若必须手术,应避免损伤骨骺线。
5.2老年人
合并骨关节炎者,手术需评估关节整体状态;术后康复需缓慢进行,避免跌倒风险。
5.3孕妇
孕期激素变化可能导致韧带松弛,增加损伤风险;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胎儿的药物。
5.4运动员
需根据运动项目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如篮球运动员需重点恢复变向能力;返回赛场前需通过功能测试(如单腿跳跃测试)。
六、预防与长期管理
6.1运动前准备
热身需包含动态拉伸(如高抬腿、弓步走)及关节活动度训练,持续10~15分钟。
6.2运动技巧优化
避免膝内扣动作(如深蹲时膝盖超过脚尖),使用护膝可提供额外支撑。
6.3体重管理
BMI每降低1单位,膝关节损伤风险下降约4%。
6.4定期筛查
高风险人群(如职业运动员、肥胖者)建议每年进行膝关节MRI筛查,早期发现退行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