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劳损是腰痛常见原因,病因包括急性腰扭伤恢复不彻底、长期积累性损伤(姿势不良、腰部负荷过大)、腰椎先天性畸形、气候变化;临床表现有腰部疼痛、活动受限、压痛点;诊断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治疗与康复包括非药物治疗(休息、物理治疗、康复锻炼)和药物治疗;预防需保持良好姿势、避免腰部过度劳累、加强腰部肌肉锻炼、注意腰部保暖。
一、定义
腰肌劳损是腰部肌肉及其附着点筋膜或骨膜的慢性损伤性炎症,是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
二、病因
1.急性腰扭伤后恢复不彻底:急性腰扭伤后,腰部肌肉、筋膜等组织受损,如果没有得到充分休息和正规治疗,损伤组织修复不彻底,就容易形成慢性炎症,进而发展为腰肌劳损。例如,一些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群,在一次较重的腰部扭伤后,若未进行系统的康复,后续出现腰肌劳损的风险增加。
2.长期积累性损伤
姿势不良:长时间坐位工作、弯腰工作或伏案工作等,会使腰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如长时间坐着办公时,腰部肌肉持续收缩,易导致肌肉疲劳、缺血,代谢产物堆积,引发腰肌劳损。比如长期伏案工作的上班族,由于长期保持不良坐姿,腰部肌肉负担过重,容易患上腰肌劳损。
腰部负荷过大:重体力劳动者腰部肌肉承受的负荷较大,长期反复的腰部过度活动及负荷,如搬运重物等,可导致腰肌慢性损伤。如建筑工人长期搬运建筑材料,腰部肌肉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易引发腰肌劳损。
3.腰椎先天性畸形:先天性腰椎骶化、腰椎隐性裂等畸形会使腰部肌肉、筋膜等组织的附着点发生改变,导致应力分布异常,局部肌肉易出现代偿性劳损。例如,存在腰椎隐性裂的人群,腰部肌肉在活动时需要承担更多的应力,长期下来容易引发腰肌劳损。
4.气候变化:寒冷、潮湿等气候变化环境下,腰部肌肉容易出现痉挛,血液循环受阻,增加腰肌劳损的发生风险。如在寒冷潮湿的季节,一些腰部原本就有潜在损伤的人,更容易出现腰部疼痛等腰肌劳损相关症状。
三、临床表现
1.腰部疼痛:腰部隐痛反复发作,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钝痛或酸痛,劳累时加重,休息后可缓解,适当活动或经常改变体位时减轻,活动过度又加重。例如,患者可能在连续工作一段时间后,腰部疼痛明显,休息后有所缓解,但再次工作又会疼痛。
2.腰部活动受限:腰部活动可基本正常,但有时会有牵掣不适感,不能久坐、久站,不能胜任弯腰工作,常喜用双手捶腰以缓解不适。比如患者长时间站立后,腰部活动会受到限制,需要坐下休息。
3.压痛点:腰部肌肉附着点、脊椎棘突旁等部位有固定压痛点,在压痛点进行叩击,疼痛反而可减轻。
四、诊断
1.病史:有腰部急性扭伤史、长期腰部不良姿势或慢性劳损等病史。
2.临床表现:上述腰部疼痛、活动受限及压痛点等表现。
3.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部分患者可发现腰椎生理前凸改变、椎体边缘骨质增生等;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可发现腰部肌肉、筋膜等组织的慢性损伤改变,但一般无腰椎间盘突出等其他病变。通过这些检查可以排除其他腰部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等,从而明确腰肌劳损的诊断。
五、治疗与康复
1.非药物治疗
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适当休息,使腰部肌肉得到放松,缓解肌肉紧张和疲劳。例如,从事重体力劳动的患者,应减少腰部的负重活动,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
物理治疗:
热敷:通过热传递,促进腰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可使用热水袋、热毛巾等进行腰部热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
按摩:专业人员进行腰部按摩,可放松腰部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但按摩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加重损伤。
针灸:通过针刺腰部相关穴位,调节腰部气血运行,缓解疼痛。针灸治疗需由专业医生操作。
康复锻炼:进行适当的腰部康复锻炼,如小燕飞、五点支撑等动作,增强腰部肌肉力量,改善腰部功能。小燕飞动作是患者俯卧位,双手背后,头部和下肢同时抬起,像飞燕一样,每次保持3-5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五点支撑是患者仰卧位,双肘部及背部顶住床面,腹部及臀部向上抬起,依靠双肩、双肘部和双脚这五点支撑起整个身体的重量,每次保持3-5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康复锻炼要循序渐进,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增加强度和次数。
2.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缓解疼痛,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用药。
六、预防
1.保持良好姿势:无论是坐位、站位还是卧位,都要保持正确的姿势。例如,坐位时应保持腰部挺直,椅子要有合适的高度,使双脚能平放在地面,电脑屏幕高度要与眼睛水平;站立时要挺胸收腹,重心均匀分布在双脚;卧位时选择合适的床垫,避免腰部过度弯曲或扭曲。
2.避免腰部过度劳累:从事体力劳动时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弯腰或重负荷工作。如搬运重物时,应先下蹲,用腿部力量起身,避免直接弯腰搬重物。
3.加强腰部肌肉锻炼:平时可进行适量的腰部肌肉锻炼,如游泳、慢跑等运动,增强腰部肌肉力量,提高腰部的稳定性。游泳是一种对腰部负担较小但又能有效锻炼腰部肌肉的运动,每周可进行3-4次,每次30分钟左右;慢跑也是一种不错的锻炼方式,但要注意跑步姿势和强度,避免过度疲劳。
4.注意腰部保暖: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添衣物,避免腰部受寒、受潮。在寒冷季节,可佩戴护腰,保护腰部免受寒冷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