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炎治疗措施有药物治疗控制病情、物理治疗缓解症状、运动康复增强功能、姿势矫正预防畸形等。
1、药物治疗控制病情
药物治疗是脊柱炎治疗的基础。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能有效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和僵硬症状。对于病情较重、非甾体抗炎药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使用抗风湿药物,如柳氮磺吡啶,能调节免疫系统,延缓疾病进展。生物制剂如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对中重度脊柱炎有较好疗效,可快速控制炎症,改善关节功能。
2、物理治疗缓解症状
物理治疗可辅助药物治疗,减轻脊柱炎带来的不适。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和疼痛,可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在疼痛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日数次。按摩可放松肌肉,改善关节活动度,但需由专业按摩师操作,避免过度用力造成损伤。此外,电疗、磁疗等物理方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促进身体恢复。
3、运动康复增强功能
适当的运动康复对于脊柱炎患者至关重要。游泳是一项很好的运动,水的浮力可减轻脊柱和关节的负担,同时能锻炼全身肌肉,增强关节灵活性。瑜伽中的一些伸展动作能帮助拉伸脊柱和关节,缓解僵硬,但要注意动作幅度不宜过大,避免过度拉伸造成损伤。平时还可进行散步、太极拳等运动,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4、姿势矫正预防畸形
保持正确的姿势对脊柱炎患者预防脊柱畸形非常重要。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挺胸抬头、收腹直腰的姿势,避免弯腰驼背、久坐久站。睡觉时,应选择合适的床垫,保持脊柱的自然生理曲度,一般以中等硬度的床垫为宜。同时,要避免长时间使用同一姿势,定时起身活动,缓解脊柱压力。
一旦出现脊柱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风湿免疫科或骨科就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相关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