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可通过测不同部位体温判断正常范围,超值可考虑发热且有伴随症状,儿童测体温需更准并关注精神状态,老年人感知不敏感需细致监测;热射病核心体温超40℃,有中枢神经系统紊乱表现、皮肤潮红无汗等,儿童需特关注高温下精神体温,老年人风险高需密切监测高温下状况出现表现要立即急救。
一、发热的判断
发热是指机体体温异常升高,可通过体温计测量不同部位体温来判断:
测量部位及正常范围:口腔温度正常范围为36.3~37.2℃,直肠温度正常范围为36.5~37.7℃,腋窝温度正常范围为36.0~37.0℃,若口腔温度超过37.3℃、直肠温度超过37.6℃、腋窝温度超过37.0℃可考虑为发热。
伴随症状:发热时可能伴随寒战、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不同病因导致的发热可能有不同伴随表现,如感染性发热常伴畏寒、咳嗽等。对于儿童,因其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测量体温需更准确,且需关注精神状态等;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对体温变化的感知可能不敏感,监测体温时需更细致。
二、热射病的判断
热射病属于重症中暑,多发生于高温高湿环境,判断要点如下:
核心体温:患者核心体温通常超过40℃,这是与普通发热的重要区别之一,普通发热核心体温一般低于40℃。
中枢神经系统紊乱表现:可出现意识模糊、惊厥、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如患者表现出行为异常、反应迟钝甚至不省人事等情况需高度警惕。
其他表现:皮肤潮红、无汗、脉搏快速等,热射病患者因体温调节功能失调,皮肤往往无汗液分泌,而普通发热可能伴有出汗等表现。对于儿童,热射病时需特别关注其在高温环境下的精神状态、体温变化,因其更易受高温影响且病情进展可能迅速;老年人热射病风险更高,需密切监测高温环境下的体温及身体状况,一旦出现上述表现需立即采取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