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是肠道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具急性发热及咽峡部疱疹溃疡等特征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组等引起也可由其他肠道病毒导致有低热或中度发热咽痛咽峡部见散在灰白色疱疹破溃成小溃疡等表现依据典型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资料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以对症治疗为主需隔离休息口腔清洁等发热优先非药物干预儿童为高发人群要密切观察体温等免疫力低下人群病情可能重需关注变化加强防护。
一、定义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以急性发热以及咽峡部出现疱疹、溃疡为典型特征。
二、病原体
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组(如A2、A4、A6、A8、A10等亚型)引起,此外,埃可病毒、肠道病毒71型等其他肠道病毒也可导致该病。
三、临床表现
1.发热: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体温通常在37.5~39℃区间,病程约持续1周。
2.咽峡部症状:咽痛较为明显,咽峡部可见散在灰白色疱疹,直径约1~2mm,周围环绕红晕,常见于扁桃体前柱,也可能累及软腭、悬雍垂、扁桃体及舌部等部位,疱疹破溃后会形成小溃疡。
四、诊断方法
主要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资料(如流行季节、接触史等)以及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可见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略有降低,咽拭子或粪便中能够分离出相应的肠道病毒。
五、治疗原则
以对症治疗为主,需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做好呼吸道隔离。让患者保证休息,保持口腔清洁,可用淡盐水漱口等。发热时优先采用物理降温等非药物干预措施,由于该病具有自限性,一般无需使用特殊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为高发人群,要密切观察体温变化,若体温超过38.5℃且伴有不适,可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选择合适的退热措施(优先非药物干预),需保证充足水分摄入,防止脱水;婴幼儿要特别注重口腔护理,避免因咽痛而拒绝进食,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同时要留意个人卫生,防止将疾病传播给其他儿童。
2.免疫力低下人群:此类人群感染后病情可能相对较重,需更加关注病情变化,必要时及时就医,加强隔离防护措施,防止继发其他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