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由柯萨奇病毒等肠道病毒引起,有发热(儿童更常见反复)、咽痛(婴幼儿拒食流涎年长儿主诉明显)、咽部疱疹等症状,治疗遵循对症支持原则,非药物用物理降温、保证水分摄入及清淡饮食,高热用退热药物,免疫力低或重遵医嘱,严重时及时就医。
一、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柯萨奇病毒等肠道病毒引起,典型症状如下:
1.发热:多为突发高热,体温可迅速升至39℃~40℃,部分患儿可反复发热,发热持续时间一般为2~4天,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发热相对更常见且体温波动可能更明显,成人发热程度相对较轻。
2.咽痛:是常见症状,婴幼儿因无法准确表达可能表现为拒食、流涎,年长儿童可主诉咽痛明显,吞咽时疼痛加剧。
3.咽部疱疹:咽部检查可见特征性改变,初为灰白色丘疹,随后变为疱疹,周围绕以红晕,疱疹多见于扁桃体前柱,也可分布于软腭、扁桃体及悬雍垂等部位,疱疹数量不等,1~10个不等。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咽部疱疹出现相对更典型,成人咽部表现可能相对较轻但仍可见疱疹。
二、治疗
治疗遵循对症支持为主的原则,:
1.非药物干预:发热时优先采用物理降温,如减少衣物、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部位帮助散热,同时保证患儿充足水分摄入,饮食宜选择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避免过热、过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减轻咽部不适。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需特别注意保证液体摄入,防止脱水,婴幼儿可少量多次喂水;成人也需适当增加水分摄入,维持身体代谢。
2.药物治疗:高热时可考虑使用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等,但需严格遵循儿童用药禁忌,避免低龄儿童滥用不适合的药物,优先选择儿童专用剂型。对于免疫力低下人群,如存在基础疾病的患儿或成人,若病情较重或出现继发细菌感染迹象,可能需进一步评估并考虑是否使用抗病毒药物或抗生素,但需由专业医生根据具体病情判断,不自行随意使用药物。同时,可使用淡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促进咽部炎症恢复。对于症状严重、出现持续高热不退、精神萎靡等情况的患者,需及时就医,进一步评估病情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