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可致心血管系统出现心律失常、血压波动与心肌缺血等情况,还会引发呼吸系统的呕吐物窒息、呼吸抑制,长期大量饮酒会影响电解质代谢致紊乱,老年人、有基础疾病人群、女性及长期大量饮酒者因自身特点猝死风险更高。
一、心血管系统相关原因
1.心律失常:酒精可刺激交感神经,促使儿茶酚胺释放增加,干扰心肌细胞电生理活动,易引发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房颤)、心室颤动(室颤)等。本身存在心血管基础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病等)的人群,饮酒后心律失常风险显著升高,严重时可导致心脏骤停进而猝死。例如,有研究表明,长期大量饮酒者发生室颤的概率较不饮酒者明显增高,而室颤是导致心脏性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2.血压波动与心肌缺血:饮酒会使血管收缩,引起血压波动,对于本身有冠心病的人群,血压波动可加重心肌缺血,诱发心肌梗死,而心肌梗死是导致猝死的常见原因。酒精还可能影响血脂代谢,促使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进一步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二、呼吸系统相关原因
1.呕吐物窒息:饮酒过量时易发生昏迷,此时若发生呕吐,反流的呕吐物可能堵塞气道,导致窒息死亡。尤其是醉酒深度昏迷状态下,气道保护反射减弱,呕吐物窒息风险大幅增加。
2.呼吸抑制:酒精可抑制呼吸中枢,导致呼吸频率减慢、深度变浅,进而引起氧气供应不足。当呼吸抑制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引发缺氧性猝死,尤其在饮酒后处于睡眠等无意识状态时,呼吸抑制更易被忽视而导致严重后果。
三、电解质紊乱相关原因
长期大量饮酒可影响机体电解质代谢,导致钾、镁等电解质失衡。电解质紊乱会干扰心肌细胞的电活动,增加心律失常发生的可能性,从而引发猝死风险。例如,酒精可影响肾脏对电解质的重吸收,同时饮酒者常伴有摄入不足等情况,进一步加重电解质紊乱。
四、特殊人群风险差异
1.老年人:老年人器官功能衰退,对酒精的代谢能力下降,饮酒后更易出现上述心血管、呼吸等系统的异常改变,猝死风险相对更高。
2.有基础疾病人群:本身患有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呼吸系统疾病等基础病的人群,饮酒后会显著加重基础病的病情,极大增加猝死发生几率。
3.女性:女性体内水分含量相对较少,酒精代谢速度较男性慢,同等量饮酒情况下,女性血液中酒精浓度更高,受到酒精的不良影响更明显,猝死风险相对较高。
4.长期大量饮酒者:长期大量饮酒会损害肝脏等器官功能,影响酒精代谢,同时导致机体各项生理功能逐渐失调,使得猝死风险持续处于较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