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反应中虚脱是机体因对低氧环境适应不良致生理功能紊乱的虚弱状态,低氧影响心血管、呼吸、能量代谢等系统,典型表现有面色苍白等,相关因素含年龄、性别、基础病史,应对是转移至低海拔吸氧等,儿童需保呼吸通畅等,有基础病史者需提前评估并带设备及时转移就医。
一、高原反应中虚脱的定义及病理机制
高原反应中的虚脱是指人体处于高原低海拔地区与高原高海拔地区的氧分压差异环境下,因机体对低氧环境适应不良,导致生理功能紊乱出现的一种身体虚弱状态。从病理机制而言,高原低氧环境会影响机体多个系统功能:
心血管系统方面,低氧可使心率加快、血管收缩功能失调,导致有效循环血量相对不足;
呼吸系统上,机体为获取更多氧会代偿性过度通气,但长期低氧会引发呼吸肌疲劳等问题;
能量代谢上,低氧环境下细胞有氧代谢受阻,无氧代谢增强,能量产生不足,进而使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受限,表现出虚脱相关症状。
二、虚脱的典型表现及相关因素
(一)典型表现
虚脱时常见表现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头晕目眩、乏力明显、心跳加快且脉搏细弱、血压偏低等,严重者可能出现意识模糊等情况。这些表现是机体在高原低氧环境下,各系统功能失代偿的外在体现。
(二)相关影响因素
年龄因素:儿童心肺功能发育尚未完善,对高原低氧环境的耐受能力较成人差,更易发生虚脱;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对低氧的代偿能力减弱,也较易出现虚脱表现。
性别因素:一般无显著性别特异性差异,但女性在特殊生理期(如经期、孕期等),因机体激素水平变化等,可能在高原环境下更易出现虚脱相关症状。
基础病史因素:本身有心肺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等)的人群,由于其心肺对氧的摄取、运输及利用能力已存在基础问题,在高原低氧环境下,机体氧供需矛盾更为突出,发生虚脱的风险更高。
三、虚脱的应对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一般应对原则
当出现高原反应虚脱时,首要的是非药物干预措施,应立即将患者转移至相对低海拔、氧分压相对较高的环境,让患者卧床休息,有条件时给予吸氧,以改善机体缺氧状态,缓解虚脱表现。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发生高原反应虚脱时,需格外注意保持呼吸通畅,避免因乏力等导致呼吸道梗阻等情况,同时要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变化,尽快转移至适宜环境并及时就医评估。
有基础病史人群:本身有心肺疾病者,在前往高原地区前应进行全面的健康评估,评估其心肺功能对高原环境的耐受程度,必要时携带相关急救设备及药物(仅提及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服用指导),一旦出现虚脱表现,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转移至低海拔区域,并尽快接受专业医疗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