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气与湿气在定义性质、临床表现、致病特点上有区别,寒气属阴邪具寒冷等特性,易伤阳气;湿气属阴邪具重浊等特性,易阻遏气机且病程缠绵。
寒气:属阴邪,有寒冷、凝结、收引的特性。从中医角度看,多因外感寒邪或机体阳气不足,导致寒邪侵袭人体。例如冬季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中,寒邪易侵入人体。从现代医学角度,寒冷刺激可使人体血管收缩,影响血液循环等生理功能。
湿气:也属阴邪,有重浊、黏滞、趋下的特性。外感湿邪多因居住环境潮湿、淋雨等;而机体脾虚,水液代谢失常也会导致湿气内生。比如长期处于潮湿的南方地区,人体易受湿邪侵袭,且湿邪致病常表现出黏腻的特点,如身体沉重、分泌物黏稠等。
临床表现
寒气相关表现
体表症状:若寒邪侵袭肌表,可出现恶寒(怕冷明显,加衣盖被等保暖措施后仍难以缓解)、无汗等症状。儿童若外感寒邪,可能表现为发热较轻、怕冷明显、鼻塞流清涕等,这是因为儿童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寒邪易侵袭肌表。成人在寒冷环境中暴露时间较长时,也易出现肢体关节拘紧疼痛,因寒邪收引,导致关节活动不利。
脏腑症状:寒邪犯胃,可出现胃脘冷痛、得温则减、遇寒加重等胃痛表现;寒邪客肺,会出现咳嗽、咳痰清稀等症状。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老年人本身阳气渐衰,寒邪侵袭更易损伤阳气,加重脏腑功能减退,出现更明显的脏腑功能失调表现。
湿气相关表现
体表症状:常见头重如裹,身体困重,四肢酸沉,活动不灵活。比如湿气困于肌表时,成年人会感觉浑身不爽利,儿童也可能出现精神状态相对萎靡、肢体沉重不愿活动的情况。另外,湿气黏滞,可导致分泌物、排泄物黏腻不爽,如大便黏腻不爽、小便浑浊等。
脏腑症状:湿邪困脾,会出现腹胀、食欲不振、便溏等脾胃运化失常的表现。对于女性,湿气下注还可能出现白带量多、质黏等情况。在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脾胃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易受湿气影响出现脾胃运化问题;老年人脾胃功能渐弱,湿气内生或外侵也易导致脾胃功能紊乱。
致病特点
寒气:寒气易伤阳气,人体阳气受损后,温煦、推动等功能减弱。如寒邪直中脏腑,损伤心阳、脾阳、肾阳等。心阳受损则心悸、胸闷等;脾阳受损则运化失职更甚,出现腹泻、水肿等;肾阳受损则腰膝冷痛、畏寒肢冷、小便清长等症状加重。对于阳虚体质的人群,如老年人本身阳虚,更易受寒气侵袭而加重阳虚状态。
湿气:湿气易阻遏气机,影响人体的气的运行。比如湿困脾胃,导致脾胃气机升降失常,出现腹胀等症状;湿阻肺气,可致肺气宣降失常,出现咳嗽、气喘等。而且湿气致病病程较长,缠绵难愈,如湿痹(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中与湿邪相关的情况)往往病程迁延。对于肥胖人群,由于体内痰湿偏盛,更易受湿气影响,加重体内气机阻滞和痰湿内停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