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休克是机体接触变应原后引发的严重速发型过敏反应,核心是免疫系统对变应原过度应答释放炎性介质累及多系统,临床表现有皮肤黏膜首发、呼吸道、循环系统休克表现及消化系统症状,高危人群为过敏体质者、接触特定变应原人群等,诊断依据典型表现和病史,需与迷走神经性晕厥、低血糖昏迷、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等鉴别。
过敏性休克是机体接触变应原后引发的严重、快速进展且威胁生命的全身性速发型过敏反应。其核心是机体免疫系统对变应原过度应答,释放大量炎性介质,进而累及多个系统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一、发病相关机制
机体接触如青霉素类药物、花生等食物、昆虫毒液等变应原后,B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IgE抗体,IgE结合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再次接触相同变应原时,变应原与细胞表面IgE特异性结合,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活化,释放组胺、白三烯等炎性介质。这些介质作用于全身,如组胺致小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引发血压下降;平滑肌收缩致呼吸道痉挛,出现呼吸困难等。
二、临床表现表现
皮肤黏膜:常为首发症状,可见皮肤潮红、瘙痒,继而出现广泛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等,因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所致。
呼吸道:出现胸闷、气急、喘鸣、咳嗽、呼吸困难等,严重时喉水肿、支气管痉挛可致窒息,系炎性介质致呼吸道平滑肌收缩及黏膜水肿引起。
循环系统:面色苍白、冷汗、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因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致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引发心血管功能障碍。
消化系统: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由胃肠道黏膜充血、水肿及平滑肌痉挛导致。
三、高危人群及相关因素
过敏体质者:本身免疫系统易对变应原过度反应,如曾有食物(坚果、海鲜等)或药物(青霉素类)过敏史者。
接触特定变应原人群:频繁接触昆虫毒液者(如农业、园艺工作者)、频繁使用易过敏药物者(如青霉素类抗生素使用者)。年龄上,儿童免疫系统未完全成熟,接触儿童易过敏物质(牛奶、鸡蛋等)易发病;老年人器官及免疫功能减退,发病后病情易恶化。性别无明显特定倾向性,但个体差异大,部分女性接触特定过敏原(如化妆品成分)可发病。生活方式中,长期处于变应原环境者风险高。有明确过敏病史者再次接触相似变应原时,发病风险显著增高。
四、诊断与鉴别
诊断:依据典型临床表现(接触变应原后短时间内出现多系统症状)及病史,如用药后迅速出现皮肤、呼吸道、循环系统等表现,结合既往过敏史可高度怀疑。
鉴别诊断:需与迷走神经性晕厥、低血糖昏迷、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等鉴别。迷走神经性晕厥多有明确诱因,无典型过敏表现;低血糖昏迷有低血糖诱因,血糖检测可明确;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以呼吸道症状为主,无休克表现,哮喘病史及过敏原激发试验可辅助鉴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