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中毒是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经呼吸道吸入引发,CO与血红蛋白亲和力高解离慢且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致机体缺氧,有轻中重不同临床表现,使用燃煤取暖等为高危人群通风不良是关键风险因素,依据接触史等诊断,治疗要迅速脱离环境、氧疗、对症支持,儿童更敏感孕妇影响胎儿老人易有并发症需特别注意。
一、定义
一氧化碳中毒是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CO)经呼吸道吸入后引起的中毒性疾病。CO易与血红蛋白(Hb)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COHb),使Hb丧失携氧能力,导致组织缺氧。
二、中毒机制
CO与Hb的亲和力比氧与Hb的亲和力高约240倍,且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速度比氧合血红蛋白慢约3600倍,这会造成机体缺氧。同时,CO还能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干扰细胞呼吸和氧化过程,进一步加重组织缺氧。
三、临床表现
(一)轻度中毒
患者可有头痛、头晕、心悸、恶心、呕吐、乏力等表现,脱离中毒环境后吸入新鲜空气,症状可迅速缓解,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多在10%~20%。
(二)中度中毒
除上述症状加重外,患者可出现浅昏迷,面色潮红,口唇呈樱桃红色,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多在30%~40%。经氧疗后可恢复,一般无明显并发症。
(三)重度中毒
患者出现深昏迷、抽搐、呼吸困难、呼吸循环衰竭等,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多>50%。常遗留迟发性脑病等后遗症。
四、高危人群及风险因素
(一)高危人群
使用燃煤取暖、燃气热水器安装不当或故障、工业生产中接触CO等人群易发生中毒。例如冬季密闭空间内使用燃煤取暖且通风不良者、燃气热水器安装在密闭浴室且未有效通风者等。
(二)风险因素
通风不良是关键风险因素,如居住环境密闭、交通工具尾气泄漏未及时排出等情况,均增加CO吸入风险。
五、诊断与治疗原则
(一)诊断
依据CO接触史、典型临床表现(如口唇樱桃红色)及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测定(COHb阳性)确诊。
(二)治疗原则
1.迅速脱离中毒环境:将患者转移至通风良好处,松解衣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氧疗:高压氧治疗是重度中毒的重要治疗手段,可迅速纠正组织缺氧,降低迟发性脑病发生率;轻度、中度中毒可通过吸氧改善症状。
3.对症支持治疗:针对昏迷、抽搐等症状进行相应处理,防治并发症。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对CO更敏感,且可能因玩耍接触含CO环境(如玩具电池故障等)。应避免儿童处于可能产生CO的密闭、通风不良环境,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二)孕妇
孕妇中毒可影响胎儿氧供,易导致胎儿缺氧、发育异常等,需及时脱离中毒环境并积极治疗。
(三)老年人
老年人多伴有基础疾病,CO中毒后更易出现严重缺氧及并发症,应加强监测,及时采取高压氧等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