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经空气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儿童易感,皮疹向心性分布,有斑疹、丘疹、疱疹、结痂同时存在等特点,对症治疗,可接种疫苗预防;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经消化道、呼吸道等传播,5岁以下儿童多见,手、足、口腔有斑丘疹等,多数对症治疗,EV71感染重症需住院,可接种疫苗预防,婴幼儿、孕妇、免疫低下人群需特殊关注。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常见的病原体有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等。传播途径包括消化道(粪-口途径)、呼吸道飞沫传播以及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等。5岁以下儿童多见。
临床表现方面
皮疹特点
水痘:皮疹首先出现在头皮、面部或躯干,呈向心性分布,最初为红色斑疹,数小时后变为丘疹并发展成疱疹,疱疹为椭圆形,疱壁薄,周围有红晕,疱液先透明后变混浊,1-2天内疱疹从中心开始干枯、结痂,痂皮脱落后一般不留瘢痕。同一部位可见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同时存在。
手足口病: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疱疹多发生在舌、颊黏膜、硬腭等部位,可融合成溃疡,疼痛明显。手足部皮疹多见于手指、手掌、足底,皮疹数量多少不一。
全身症状
水痘:患者可伴有低热或中度发热,全身症状相对较轻,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头痛、乏力等表现。
手足口病:多数患者症状较轻,表现为低热或中度发热,少数患者尤其是EV71感染的患者可能出现高热,体温可超过39℃,同时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病情严重者可出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等神经系统受累表现。
实验室检查方面
血常规
水痘: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高。
手足口病: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升高,病情严重时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
病毒学检查
水痘:可通过疱疹刮片查找多核巨细胞,或进行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查等明确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手足口病:可通过咽拭子、粪便等标本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如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肠道病毒核酸,可明确是否为肠道病毒感染及具体的病毒型别。
治疗与预防方面
治疗
水痘:主要是对症治疗,如发热时可给予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等,儿童用药需遵循儿科安全原则),皮肤瘙痒者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等。同时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引起继发感染。对于免疫功能低下、播散性水痘或新生儿水痘等情况,可考虑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等,但需严格掌握用药指征。
手足口病:同样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发热时处理同水痘。口腔疱疹可使用康复新液等促进愈合。对于EV71感染引起的重症病例,需要及时住院治疗,采取相应的支持治疗和对症处理措施,如控制颅内高压、呼吸支持等。
预防
水痘: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是预防水痘最有效的措施。同时,对水痘患者要进行隔离,隔离期从出疹开始至皮疹全部结痂为止。
手足口病:接种EV71疫苗可有效预防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平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对手足口病患者也要进行隔离,隔离时间一般为2周。
特殊人群方面,对于婴幼儿,由于其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感染水痘或手足口病后病情变化可能较快,需要更加密切观察。孕妇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能会对胎儿造成影响,需特别关注。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感染水痘或手足口病后病情可能更严重,应做好防护措施,一旦感染需及时就医并采取相应的特殊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