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通过饮食调理(多吃薏米、红豆、冬瓜等健脾利湿食物)、运动排湿(进行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练习瑜伽)、环境除湿(保持室内干燥,常通风、用除湿机等)、中医理疗祛湿(艾灸足三里、丰隆、阴陵泉等穴位,适当拔罐)来祛湿。
一、饮食调理
1.多吃健脾利湿食物:
薏米:薏米是常见的健脾利湿食材,《中药学》记载薏米能利水渗湿、健脾止泻。可将薏米煮粥,对于脾胃虚弱、有湿气的人群较为适宜。一般人群均可食用薏米粥,但孕妇需谨慎,因为薏米可能会对子宫产生刺激,有引发宫缩的风险。
红豆:红豆具有健脾利湿的功效,可与薏米搭配煮成红豆薏米粥。对于平常饮食不规律、喜欢吃甜食且缺乏运动的人群,食用红豆薏米粥有助于改善体内湿气状况。不过,红豆偏凉性,体质虚寒者不宜过量长期食用。
冬瓜:冬瓜能清热利水,《食疗本草》提到冬瓜可“消热毒,利小便,除烦渴”。夏季湿气较重时,可将冬瓜煮汤,如冬瓜荷叶汤,适合那些因夏季贪凉饮冷导致体内有湿的人群。但脾胃虚寒的人不宜过多食用冬瓜,以免加重脾胃不适。
二、运动排湿
1.有氧运动:
跑步:每周进行3-5次跑步运动,每次30分钟以上。跑步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有助于排出湿气。对于经常久坐、缺乏运动的上班族来说,跑步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排湿方式。但跑步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一开始就进行高强度的长跑,以免对膝关节等造成损伤。尤其是体重较大的人群,更要注意跑步姿势和运动量的控制。
游泳:游泳是全身性的运动,能提高心肺功能,同时借助水的浮力减轻身体关节的负担,促进湿气排出。每周游泳2-3次,每次40分钟左右。对于关节不好但又想排湿的人群,游泳是很好的选择。不过,游泳时要注意泳池的卫生情况,避免感染疾病。而且游泳后要及时擦干身体,防止受凉。
2.瑜伽:
一些瑜伽体式有助于祛湿,比如桥式、风吹树式等。每周练习瑜伽2-3次,每次60分钟左右。瑜伽通过各种体式的伸展和扭转,能促进身体的气血流通,帮助排出湿气。对于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压力较大的人群,练习瑜伽还能缓解压力,调节身心状态。但孕妇在练习瑜伽时要选择适合的体式,避免做过于剧烈或压迫腹部的动作。
三、环境除湿
1.保持室内干燥:
经常开窗通风,尤其是在天气较好的时候,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让室内空气保持流通,降低室内湿度。对于居住在潮湿地区的人群,更要注重室内通风。可以使用除湿机等设备辅助除湿,尤其是在梅雨季等潮湿的季节。但使用除湿机时要注意定期清理水箱,防止滋生细菌。
注意室内物品的摆放,避免物品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中。比如将书籍、衣物等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地方,衣柜内可以放置防潮剂。对于有小孩的家庭,要特别注意儿童玩具的干燥存放,防止儿童接触潮湿物品后引发皮肤等问题。
四、中医理疗祛湿
1.艾灸:
艾灸一些健脾利湿的穴位,如足三里、丰隆、阴陵泉等。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艾灸足三里能健脾和胃、祛湿通络。丰隆是祛痰湿的要穴,阴陵泉是健脾利湿的重要穴位。一般每周艾灸2-3次,每次每个穴位艾灸15-20分钟。艾灸适合大多数人群,但阴虚火旺的人要谨慎艾灸,以免加重阴虚症状。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艾灸,因为艾灸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
2.拔罐:
拔罐可以通过负压作用,促进身体的气血运行,排出湿气。常见的拔罐部位有背部的膀胱经等。对于体内湿气较重、容易感到疲劳的人群,可以适当进行拔罐。但拔罐后要注意保暖,避免立即洗澡,一般拔罐后2-3小时内不宜洗澡。皮肤有破损、过敏等情况的人不宜拔罐。而且拔罐要由专业人员操作,避免自行盲目拔罐造成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