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湿气中药分为利水渗湿类、芳香化湿类、健脾祛湿类。利水渗湿类的茯苓健脾利湿、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止泻、泽泻利水渗湿,各自有适用人群及禁忌;芳香化湿类的藿香化湿和中解暑发表、佩兰芳香化湿醒脾开胃、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也有相应适用人群和禁忌;健脾祛湿类的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党参健脾益肺、扁豆健脾化湿,都有其适用及禁忌情况。
一、利水渗湿类去湿气中药
(一)茯苓
1.作用机制:茯苓能健脾利湿,通过增强脾胃运化功能来促进水湿代谢。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茯苓含有茯苓多糖等成分,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同时对肾脏有一定的利尿作用,帮助排出体内多余水分。
2.适用人群及情况:适用于脾虚湿盛导致的体倦乏力、食少便溏、水肿等情况。对于女性因脾虚湿阻引起的带下量多等问题也有一定调理作用。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尤其适合脾胃虚弱者,但阴虚而无湿热、虚寒滑精、气虚下陷者要慎用。
(二)薏苡仁
1.作用机制:薏苡仁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的功效。其富含薏苡仁酯等成分,能促进新陈代谢,加快体内水湿的排出。它还可以调节胃肠功能,帮助消化,改善脾虚湿滞引起的消化不良。
2.适用人群及情况:常用于治疗水肿、脚气、脾虚泄泻等。对于湿性皮肤病患者,如湿疹等,薏苡仁也有一定辅助改善作用。一般人可食用,但孕妇需慎用,因为薏苡仁有一定的滑利性。
(三)泽泻
1.作用机制:泽泻具有利水渗湿的作用,主要通过影响肾脏的水液代谢来发挥功效,能增加尿量,促进尿液排出,从而达到祛湿的目的。同时,泽泻还可能对血脂代谢有一定调节作用。
2.适用人群及情况:适用于湿热内蕴引起的水肿、小便不利等。但肾虚精滑者忌服,因为泽泻的利水作用可能会加重肾虚滑精的情况。
二、芳香化湿类去湿气中药
(一)藿香
1.作用机制:藿香有化湿和中、解暑发表的功效。其含有的挥发油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力,有助于湿浊中阻引起的消化不良。对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的感冒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2.适用人群及情况:常用于治疗暑湿感冒、胸闷腹胀、呕吐泄泻等。一般人群均可使用,但阴虚火旺者不宜服用,因为藿香性温,可能会加重阴虚火旺的症状。
(二)佩兰
1.作用机制:佩兰能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它可以改善湿浊中阻导致的口中甜腻、多涎、口臭等症状,还能调节脾胃功能,促进食欲。
2.适用人群及情况:适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恶、口中甜腻、口臭等情况。阴虚血燥、气虚者忌服,因为佩兰芳香走散,可能会耗伤气阴。
(三)苍术
1.作用机制:苍术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的功效。其含有的挥发油能刺激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液分泌,帮助湿邪的运化。同时,对风寒湿痹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适用人群及情况:常用于治疗湿阻中焦、脘腹胀满、泄泻、风寒湿痹等。但阴虚内热、气虚多汗者忌服,因为苍术性温燥,容易耗伤阴液。
三、健脾祛湿类中药
(一)白术
1.作用机制: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的作用。它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调节胃肠运动,促进水湿的运化。对于脾虚湿困引起的面色萎黄、倦怠乏力等有改善作用。
2.适用人群及情况: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腹胀、痰饮眩悸、水肿等。但阴虚内热或津液亏耗燥渴者不宜服用,气滞胀闷者忌用。
(二)党参
1.作用机制:党参有健脾益肺的功效,能增强脾胃功能,促进运化,间接帮助祛湿。党参含有多种糖类、酚类等成分,可增强机体抵抗力。
2.适用人群及情况:适用于脾胃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等。一般人群均可服用,但实证、热证而正气不虚者不宜单独使用。
(三)扁豆
1.作用机制:扁豆能健脾化湿,对脾胃虚弱、湿浊下注有一定调理作用。其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可改善脾胃功能。
2.适用人群及情况:常用于脾虚生湿导致的体倦乏力、食少便溏或泄泻等。一般人都可食用,尤其适合脾虚者,但患寒热病者,患冷气人,患疟者不可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