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有诸多注意事项,拔牙前要评估身体状况,口腔局部需准备,拔牙中要配合医生,拔牙后要压迫止血、注意饮食、口腔护理及观察症状,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也各有相应拔牙注意事项。
口腔局部准备:若口腔有炎症,需先控制炎症,如存在智齿冠周炎,要先进行局部冲洗上药,待炎症消退后再拔牙,否则炎症可能扩散。同时要告知医生口腔内是否有特殊情况,如牙齿是否有松动度等。
拔牙中的注意事项
配合医生:患者需放松心情,按照医生要求配合,如张开嘴巴保持不动等,医生会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拔牙,避免造成医源性感染。
拔牙后的注意事项
压迫止血:拔牙后医生会放置棉球让患者咬紧进行压迫止血,一般需咬紧30-40分钟后再吐出,要注意不要提前吐出棉球,以免影响凝血。
饮食注意:拔牙后2小时内不宜进食,2小时后可进食温凉、松软的食物,如温粥、软面条等,避免进食过热、过硬、辛辣刺激性食物,过热食物会使血管扩张,加重出血,过硬食物可能会摩擦伤口,影响愈合。
口腔护理:拔牙后24小时内不宜刷牙漱口,以免破坏血凝块导致出血,24小时后可轻轻刷牙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减少细菌感染机会。
症状观察:需密切观察拔牙创口情况,若出现持续出血、剧烈疼痛、肿胀明显加重、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复诊。一般拔牙后会有轻微疼痛和肿胀,若疼痛剧烈或肿胀持续不缓解,可能是发生了感染等异常情况。
特殊人群拔牙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拔牙需在家长陪同下,要安抚儿童情绪,使其配合。儿童拔牙后要注意观察创口情况,因为儿童自我表述能力有限,家长需留意儿童是否有哭闹不止、创口出血等异常,且儿童拔牙后要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血凝块脱落。
老年人:老年人拔牙前要详细评估全身状况,如心脑血管情况、肝肾功能等。拔牙后要加强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恢复能力较差,发生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高,需注意预防感染等情况。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前3个月和后3个月一般不建议拔牙,以免引起流产或早产,若必须拔牙,需在妊娠4-6个月时进行,且要告知医生妊娠情况,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操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