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中耳炎需依据上呼吸道感染病史、耳部症状等诊断,有非药物干预如观察等待、缓解疼痛,药物治疗分抗生素使用和对症治疗,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还可通过减少上呼吸道感染、正确哺乳、增强免疫力来预防。
一、儿童急性中耳炎的诊断
儿童急性中耳炎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主要表现为耳痛、发热、听力下降等。医生会通过耳部检查,如观察鼓膜是否充血、膨出等情况来初步诊断,必要时可能会进行听力测试等进一步明确病情。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达耳痛等症状,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其行为变化,如频繁抓耳、哭闹不安等。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观察等待:对于6个月-2岁的非重度急性中耳炎儿童,若全身情况良好、耳痛不剧烈,可先观察等待,一般2-3天再评估。因为部分轻度急性中耳炎有自愈倾向。
缓解疼痛:可以通过让儿童侧卧,疼痛侧向下,或使用温暖的毛巾敷耳等方式缓解耳痛,但要注意温度适宜,避免烫伤儿童。
三、药物治疗原则
抗生素使用:对于2岁以上中-重度急性中耳炎儿童,或6-23个月有以下情况之一的急性中耳炎儿童:持续耳痛≥48小时、体温≥39℃,应考虑使用抗生素。常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等,但需严格遵医嘱使用,不能自行给儿童用药。要注意儿童是否有药物过敏史等情况。
对症治疗药物:对于发热的儿童,可采用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擦拭额头、腋窝等部位,当体温超过38.5℃且儿童有不适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考虑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物,但要避免低龄儿童不合理使用。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儿期儿童:婴儿耳部结构发育不完善,急性中耳炎发生后更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因为婴儿病情变化可能较快。要注意保持耳部清洁,但避免随意给婴儿掏耳等操作。
有基础疾病儿童:如果儿童有先天性耳部畸形、免疫缺陷等基础疾病,发生急性中耳炎时要更加积极就医,因为这类儿童感染可能更容易扩散等,治疗方案可能需要更谨慎调整,要向医生详细告知儿童的基础疾病情况。
五、预防措施
减少上呼吸道感染发生:让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等,在呼吸道感染高发季节尽量少去人员密集场所。
正确哺乳姿势:对于婴儿,哺乳时要注意正确姿势,避免婴儿平卧吃奶,防止乳汁反流进入中耳引发感染。
增强免疫力:保证儿童合理的饮食,摄入充足的营养,适当进行户外活动,以增强儿童自身免疫力,降低急性中耳炎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