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产也可能发生羊水栓塞,其机制是羊水及内容物进入母体血液循环,相关因素有产妇自身(高龄、多产等)和分娩过程(宫缩过强、胎膜早破等),临床表现急骤,有多种症状且危害大,产前要加强检查等预防,产时医护需密切观察并及时启动急救措施,特殊人群如高龄顺产产妇产前要全面评估,年轻顺产产妇也不能放松警惕。
羊水栓塞的发生机制
羊水栓塞是由于羊水及其内容物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起急性肺栓塞、过敏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肾衰竭或猝死等一系列严重症状的综合征。在顺产过程中,子宫处于收缩状态,子宫血窦开放,此时如果胎膜破裂,羊水有可能通过受损的血管进入母体血液循环。
顺产发生羊水栓塞的相关因素
产妇自身因素:高龄产妇、多产妇等发生羊水栓塞的风险相对较高。高龄产妇的机体状态、生理机能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衰退,多产妇的子宫肌层可能因多次妊娠分娩而存在一定的病理改变,这些都可能增加羊水进入母体血液循环的风险。
分娩过程因素:在顺产时,子宫收缩过强、胎膜早破、人工破膜等情况都可能促使羊水更容易进入母体血液循环。例如,子宫收缩过强会使子宫内压力急剧升高,更容易导致胎膜破裂,从而让羊水有机会进入开放的血窦。
羊水栓塞的临床表现及危害
临床表现:羊水栓塞起病急骤,患者可能在分娩过程中或产后短时间内出现寒战、咳嗽、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随后可能出现凝血功能障碍,表现为大量阴道出血、伤口渗血不止等,还可能出现意识障碍等情况。
危害:羊水栓塞病情进展迅速,若不及时救治,可导致产妇迅速死亡,同时对胎儿也会产生严重影响,可能造成胎儿窘迫甚至死亡等不良后果。
预防及应对措施
产前预防:加强产前检查,对于高龄产妇、多产妇等高危人群要密切关注。准确掌握引产及催产指征,规范操作。
产时应对:在分娩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产妇的情况,一旦怀疑羊水栓塞,应立即启动急救措施,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抗过敏、抗休克、纠正DIC及防治肾衰竭等。
对于特殊人群,比如高龄顺产产妇,在产前应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其身体状况和妊娠风险,加强产前监测;在分娩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更加严密地观察和监测,以便及时发现羊水栓塞的迹象并进行处理。而年轻顺产产妇虽然发生羊水栓塞的风险相对较低,但也不能放松警惕,医护人员仍需规范操作,密切关注产程进展和产妇的生命体征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