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需注意创口护理,咬住棉球30-40分钟止血,24小时内不刷牙漱口;2小时后进食温凉松软食物,避免辛辣、过硬过粗食物;疼痛可冰敷,肿胀可冷敷,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老年人注意口腔卫生和基础病控制,妊娠期女性谨慎拔牙,儿童需家长加强看护密切观察。
一、创口护理
拔牙后创口会形成血凝块,这是保护创口、促进愈合的重要结构。拔牙后应咬住棉球30-40分钟以帮助止血,24小时内不要刷牙、漱口,因为过早刷牙漱口可能会冲掉血凝块,导致创口感染、干槽症等问题。对于儿童,家长要特别注意安抚,避免儿童不自觉地舔舐或吸吮创口。
二、饮食注意
进食时间:拔牙后2小时可进食温凉、松软的食物,如稀饭、面条等。避免过热的食物,因为过热食物会使血管扩张,加重创口出血。儿童的话,要选择易于吞咽且温度适宜的食物,防止烫伤口腔黏膜。
食物种类: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过硬、过粗的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创口,影响愈合。例如辣椒会刺激创口,引起疼痛和血管扩张,不利于创口恢复。
三、疼痛与肿胀管理
疼痛:拔牙后可能会有轻微疼痛,一般可自行缓解。如果疼痛较明显,可通过冰敷来缓解,在拔牙侧的面部进行冰敷,每次15-20分钟,间隔20分钟左右。儿童如果疼痛明显,要注意观察是否有异常哭闹等情况,必要时及时就医,但不要自行给儿童服用成人止痛药物。
肿胀:拔牙后1-2天内创口周围可能会出现肿胀,这是正常的炎症反应。可以通过冷敷来减轻肿胀程度。对于儿童,要注意观察肿胀情况,如果肿胀持续加重或伴有发热等症状,要警惕感染的可能。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老年人拔牙后愈合相对较慢,要更加注意口腔卫生,严格遵守拔牙后的注意事项。同时,老年人可能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要控制好基础疾病,因为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可能会影响创口愈合,糖尿病患者创口感染风险较高,需在血糖控制平稳后拔牙,并注意预防感染。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前3个月和后3个月拔牙可能会引起流产或早产,所以妊娠期拔牙要非常谨慎,如有拔牙需求需在医生评估后进行。在拔牙前后要告知医生妊娠情况,拔牙后注意事项也要严格遵守。
儿童:儿童拔牙后家长要加强看护,防止儿童用手触碰创口,按医嘱做好护理。儿童的恢复情况可能与成人不同,要密切观察创口愈合及全身情况,如出现发热、创口大量出血等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