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肾发病判断依据包括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临床表现上,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多在30-50岁发病,有腰痛、血尿、高血压、肾功能减退等表现,儿童发病影响生长发育;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儿童发病有相应表现。影像学检查中,超声可见双肾不同囊肿表现,CT、MRI可更清晰显示双肾囊性低密度影等,辅助判断发病。
一、临床表现方面
症状出现
年龄与性别因素: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ADPKD)是最常见的多囊肾类型,多在30-50岁发病,但也有青少年甚至儿童发病的情况,男性和女性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患者可能出现腰部或腹部疼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胀痛、隐痛等,这是由于囊肿增大牵拉肾包膜或压迫周围组织引起。例如,有研究发现ADPKD患者中约40%-50%会出现腰痛症状。还可能出现血尿,表现为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血尿的出现是因为囊肿壁血管破裂等原因。
其他系统表现: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高血压,这是多囊肾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约60%-70%的多囊肾患者会合并高血压,其发生机制与囊肿压迫肾实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等有关。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肾功能减退相关表现,如乏力、食欲减退等,儿童患者若发病,生长发育可能受影响,表现为身高、体重低于同龄人正常范围,这与肾功能不全影响营养物质代谢及生长激素等分泌调节有关。
二、影像学检查方面
超声检查
特征性表现:超声是筛查多囊肾常用的方法。在ADPKD中,双肾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囊肿,囊肿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囊内为无回声区。儿童型多囊肾(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ARPKD)超声表现有所不同,双肾体积增大,实质回声增强,肾锥体回声减低,集合系统受压变形等。通过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囊肿的数量、大小、分布等情况,一般来说,当双肾出现一定数量的囊肿(如ADPKD中成年患者双肾囊肿数目≥2个,儿童型有其相应的诊断标准)时,结合临床表现可辅助判断发病。
CT或MRI检查
更清晰的显示:CT或MRI检查对于多囊肾的诊断也有重要价值。CT平扫可见双肾布满大小不等的囊性低密度影,边界清楚。MRI检查在显示囊肿方面与CT类似,且对于软组织的分辨更具优势,能更清晰地显示囊肿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当超声检查发现可疑情况时,可进一步通过CT或MRI检查明确诊断,尤其是对于一些不典型表现的多囊肾患者,CT或MRI能更准确地判断囊肿情况以确定发病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