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性鞘膜积液是鞘膜积液的一种,因胎儿时期鞘突闭合异常致腹腔液体与鞘膜囊相通形成,临床表现为积液量随体位改变、有囊性肿块等,可通过体格检查、超声检查诊断,一岁以内婴儿可保守观察,一岁以上多需手术治疗(鞘突高位结扎术),婴儿期家长要注意相关事项,儿童及成人手术前后有相应注意要点
一、定义与解剖基础
交通性鞘膜积液是鞘膜积液的一种类型,正常情况下,睾丸从腹腔下降至阴囊的过程中,会带动腹膜形成鞘突,出生后鞘突大多闭合,若鞘突未完全闭合,腹腔内液体可与鞘膜囊相通,从而形成交通性鞘膜积液。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先天性因素
胎儿时期鞘突闭合异常是主要病因,部分婴儿出生后鞘突仍未闭合,使得腹腔内的液体能够通过未闭的鞘突与鞘膜囊相互流通,当体位改变或腹压增加时,液体可在两者间流动,导致鞘膜囊积液情况发生变化。
三、临床表现
(一)症状表现
1.积液量变化:患儿站立时鞘膜囊积液增多,阴囊增大,平卧后积液可流入腹腔,阴囊体积缩小。
2.局部体征:阴囊可触及囊性肿块,大小随体位改变而变化,一般无疼痛等明显不适,但若积液量较大,可能会有坠胀感。
四、诊断方法
(一)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触诊可发现阴囊内囊性肿块,且肿块大小能随体位改变而变化,透光试验多呈阳性(即光线可透过肿块)。
(二)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是常用的方法,可清晰显示鞘膜囊与腹腔是否相通以及积液的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交通性鞘膜积液。
五、治疗方式
(一)保守治疗
对于一岁以内的婴儿,部分交通性鞘膜积液有自行闭合的可能,可先采取保守观察,密切随访,观察鞘突闭合情况以及积液变化。
(二)手术治疗
1.手术时机:一岁以上仍未闭合的交通性鞘膜积液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手术目的是闭合未闭的鞘突,阻止腹腔液体与鞘膜囊的交通,从而消除积液。
2.手术方式:一般采用鞘突高位结扎术,通过手术将未闭的鞘突在高位结扎,阻断腹腔与鞘膜囊的通道。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婴儿期
婴儿患交通性鞘膜积液时,家长要注意观察阴囊情况,避免患儿长时间哭闹、用力排便等增加腹压的行为,因为腹压增加可能会加重积液情况。同时,要按照医生要求定期随访,评估病情变化。
(二)儿童及成人
儿童和成人患交通性鞘膜积液后,若考虑手术治疗,要在术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如完善相关检查等。术后要注意切口的护理,避免感染等情况发生,并且要遵循医生的康复建议,促进身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