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病毒性心肌炎最常见的病毒是柯萨奇B组病毒(尤其是B1-B5型),其次是柯萨奇A组病毒、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肠道病毒,不同病毒有其各自病毒特性与致病机制,柯萨奇B组病毒致病相关情况有其特点,柯萨奇A组病毒致心肌炎发生率较低,埃可病毒感染可致心肌炎症及不同年龄段表现有差异,脊髓灰质炎病毒少数情况累及心肌致心肌炎且对儿童影响需关注。
病毒特性:柯萨奇B组病毒属于微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该病毒在外界环境中有一定的存活能力,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等方式感染人体。
致病机制:病毒感染人体后,可直接侵犯心肌细胞,通过病毒的复制、裂解等作用损伤心肌细胞;同时,还可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清除病毒的过程中,错误地攻击自身心肌组织,导致心肌炎症的发生,进而影响心肌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相关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不同年龄人群感染后均可能发病,儿童和青壮年相对更易受其影响,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相对活跃,在免疫反应过程中可能更易出现过度免疫损伤心肌的情况。
其他相关病毒
柯萨奇A组病毒:柯萨奇A组病毒也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但相对柯萨奇B组病毒来说,其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率较低。它同样通过肠道等途径感染人体,感染后可在心肌组织中引发炎症反应,不过在临床中其导致心肌炎的病例占比相对柯萨奇B组病毒要少。
埃可病毒:埃可病毒是一种肠道病毒,也有引发病毒性心肌炎的可能,其感染人体后,病毒在心肌组织内增殖,诱导机体免疫反应,从而损伤心肌,导致心肌炎的发生,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都可能感染埃可病毒而引发心肌炎,但在不同年龄段中的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表现可能会因个体的免疫状态、年龄相关的生理特点等有所不同,比如儿童感染后可能出现的全身症状相对更明显,而成人可能以心脏相关的症状更为突出一些。
脊髓灰质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侵犯神经系统,但也有少数情况下可累及心肌,引起病毒性心肌炎。该病毒感染人体后,病毒的侵袭和机体的免疫应答共同作用,导致心肌出现炎症病变,对于儿童来说,由于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广泛接种,其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导致心肌炎的情况相对较少,但在未接种疫苗或疫苗免疫失败的人群中仍可能发生,而且一旦发生心肌炎,对儿童的心脏功能影响可能需要密切关注和及时治疗,因为儿童的心脏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心肌炎症可能对其未来心脏功能产生更长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