鞘膜积液是鞘膜腔内液体分泌与吸收平衡失调致囊肿形成,病因分原发性与继发性,分类含睾丸、精索等鞘膜积液,临床表现为阴囊等部位无痛性囊性肿块等,诊断靠体格检查和超声检查,治疗婴儿期部分可观察随访,成人小无症状可观察,量大等需手术且继发性要治原发病,特殊人群婴儿期家长需密切观察,成人要避剧烈运动、治原发病及遵术后注意事项。
一、定义
鞘膜积液是指鞘膜腔内积聚的液体超出正常量而形成的囊肿,正常鞘膜腔内存在少量起润滑作用的液体,当鞘膜的液体分泌与吸收平衡失调时,即可引发积液。
二、病因
(一)原发性
可能与鞘膜慢性炎症等因素相关,具体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多无明确诱发因素。
(二)继发性
可由附睾炎、睾丸炎、外伤、肿瘤等疾病引起,上述疾病会影响鞘膜的液体分泌与吸收功能,从而导致鞘膜腔内液体异常积聚。
三、分类
(一)睾丸鞘膜积液
积液局限于睾丸鞘膜内,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类型。
(二)精索鞘膜积液
积液位于精索部位,呈椭圆形或梭形,且与睾丸鞘膜腔不相通。
(三)睾丸精索鞘膜积液
积液同时累及睾丸与精索部位。
(四)交通性鞘膜积液
因腹膜鞘状突未闭合,致使腹腔液体可与鞘膜腔相通,站立时积液增多,平卧后可缩小。
四、临床表现
多数患者表现为阴囊或腹股沟区无痛性囊性肿块,肿块大小不等,小者如核桃,大者可如鸡蛋;交通性鞘膜积液可在平卧后肿块缩小或消失。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坠胀感,若积液量突然增多或伴有疼痛,需警惕存在继发性因素。
五、诊断方法
(一)体格检查
通过触诊初步判断肿块性质,区分是实质性肿块还是囊性积液等情况。
(二)超声检查
为重要辅助检查手段,可清晰显示鞘膜腔内积液状况,明确积液类型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
六、治疗原则
(一)婴儿鞘膜积液
部分婴儿的鞘膜积液存在自行吸收的可能,可先观察随访,定期复查。
(二)成人鞘膜积液
较小且无症状的鞘膜积液可继续观察;若积液量大、有明显症状或影响生活工作,多需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为鞘膜翻转术等;对于由继发性因素引起的鞘膜积液,需同时针对原发病进行相应处理。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婴儿期
家长需密切观察鞘膜积液变化情况,若积液持续不吸收或有增大趋势,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建议进行处理,因婴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治疗需兼顾其生长发育需求。
(二)成人患者
需注意避免剧烈运动等可能加重症状的因素,若存在原发病需积极治疗原发病,以降低鞘膜积液复发等风险,同时手术治疗后要遵循术后康复相关注意事项,促进身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