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的原因涉及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等多方面。年龄方面婴幼儿因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年长儿童可能有先天性尿路畸形致尿失禁;女性与生育、激素变化相关,男性与前列腺疾病有关;肥胖、不良排尿习惯等生活方式易诱发;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帕金森、脊髓损伤,泌尿系统疾病如膀胱炎、尿道结石等病史也会引发尿失禁。
一、年龄因素相关原因
(一)儿童尿失禁
对于婴幼儿,可能是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比如脊髓反射弧的功能还不够成熟,导致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较差,通常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改善。
而年长儿童可能存在先天性的尿路畸形等情况,如膀胱输尿管反流,这会影响尿液的正常反流控制,从而引发尿失禁。
二、性别因素相关原因
(一)女性尿失禁
生育相关:女性在怀孕和分娩过程中,盆底肌肉和筋膜等受到过度牵拉,可能导致盆底支持结构损伤,例如阴道分娩时,胎儿通过产道可能使盆底肌撕裂,从而引起压力性尿失禁,这在经产妇中较为常见。
激素变化: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会使尿道黏膜变薄、萎缩,尿道闭合压力降低,容易发生尿失禁。
(二)男性尿失禁
前列腺相关疾病: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增生的前列腺会压迫尿道,导致排尿困难,长期的排尿困难可能引起充溢性尿失禁;前列腺癌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如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可能损伤尿道外括约肌等结构,从而引发尿失禁。
三、生活方式因素相关原因
(一)肥胖
过度肥胖会增加腹部压力,对膀胱产生压迫,容易诱发尿失禁。例如,肥胖人群腹部脂肪堆积,使得腹腔内压力升高,超过尿道闭合压力时,就可能出现压力性尿失禁。
(二)不良排尿习惯
长期憋尿会使膀胱过度充盈,膀胱肌肉功能受损,影响膀胱的正常收缩和舒张功能,进而导致排尿功能紊乱,引发尿失禁。
经常剧烈咳嗽、大笑、提重物等增加腹压的行为,对于一些盆底支持结构已经存在轻微损伤的人群,容易诱发压力性尿失禁。
四、病史相关原因
(一)神经系统疾病
如脑卒中患者,脑部病变可能影响大脑对排尿中枢的控制,导致排尿反射异常,出现尿失禁;帕金森病患者由于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也可能出现排尿障碍,引发尿失禁。
脊髓损伤患者,脊髓传导通路受损,会影响大脑与膀胱之间的神经信号传递,从而导致尿失禁,根据脊髓损伤的部位和程度不同,尿失禁的表现形式也有所差异,可能是完全性尿失禁或部分性尿失禁等。
(二)泌尿系统疾病
膀胱炎患者,炎症刺激膀胱黏膜,使膀胱敏感性增高,容易出现尿频、尿急,严重时可能发生急迫性尿失禁;尿道结石患者,结石会刺激尿道黏膜,导致尿道梗阻或损伤,影响正常排尿,从而引发尿失禁。